多举措调动新兴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活力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多举措调动新兴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活力

来源:光明网
2022-04-28 07:35

  原标题:多举措调动新兴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活力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青年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不再只青睐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这反映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中的新兴青年群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新兴青年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显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调动新兴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活力。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高新兴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素质

  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于“体制内”和学校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分散于社会其他领域的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日益成为党的时代新论题。近年来,新兴青年在数量上表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地域上表现为分布散和流动性大的特征,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价值观多元化和分众化的发展态势,在社会影响上表现为日益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日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调动新兴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活力,必须强化其思想政治引领,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组织和团结工作,进而汇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一是开展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调研,准确掌握新发展阶段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性格特征,为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奠定前提和基础。二是明确承担新兴青年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主体。一方面,党团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时刻将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融入到与各类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与服务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各级青联组织、工会、“两新”组织、社区等要与党团组织紧密协助、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畅通新兴青年群体发展之路

  职业发展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群体而言,良好的职业发展是影响青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接受灵活就业,成为灵活就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青年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与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相比,无论是职业稳定上还是社会保障服务上,新兴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保障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面临种种新挑战,使得新兴青年群体的就业前景常常被认为“看不到未来,饭碗随时丢”。面对新兴青年群体对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维护劳动权益、完善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尽快确立新职业类型的职业标准与规范,使得不断涌现的新兴职业获得国家认证和社会认可。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新兴青年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完善和落实与新兴职业相关的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确定不同行业的不同诉求目标、工作方式及有效载体的基础上,实现新兴青年群体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发展机会、知识产权保护及均等化享受公共服务等现实利益问题上享受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温暖的组织关怀,不断回应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与发展权益,从而提高新兴青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扩大社会参与,彰显新兴青年群体的使命和担当

  社会是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课堂。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白皮书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热情参与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生态保护、文化传播、养老助残等社会事务。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地新兴青年群体积极行动,无论是带头号召捐款捐物、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各类新兴青年,还是坚守岗位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和外卖配送员,都用实际行动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彰显了新时代新兴青年群体的使命与担当。为了实现越来越多的新兴青年群体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各级党团组织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将培育新兴青年群体的权利意识与参与意识融入到联系服务、组织动员新兴青年群体的全过程,增强新兴青年群体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进而提高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兴青年群体积社会参与的形式与渠道,根据新兴青年群体的特征,科学设计适合新兴青年社会参与的活动,不断拓宽新兴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而提升新兴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新兴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活力,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汇聚更加磅礴的青年力量。

  (高德胜,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黑龙江省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凌海霞,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