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禹城样板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坚持三化共进 推进四个统筹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禹城样板

来源:农民日报
2021-07-31 08:57

  原标题:坚持三化共进 推进四个统筹(引题)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禹城样板(主题)

  禹城作为鲁西北县市的典型代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人均耕地少,广阔田野被分割成小块,机械化作业受到约束;农业效益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带来留守儿童、老人等问题;居住条件差,10年没修过新房的村占大多数,房屋空置率达50%以上,撒芝麻盐式的基础设施配套见效难;组织运转难,村里少年轻人,“两委”班子老人守摊,组织战斗力弱,农村人拴在地上、地拴住人,土地和人的效率都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严重冲突。为解决上述问题,禹城市坚持问题导向,以统筹五大振兴为目标,以理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路径,以提升资源效益为中心,探索出以产业小镇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高端化“三化共进”融合发展之路。工作中,把握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与难度,以“四个统筹”促融合发展。

  统筹城市与乡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禹城市建立“中心城区-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三级联动格局,对3年至5年内有条件搬迁的,有序推进;对近期不具备搬迁条件的,保留村庄综合改造、美化提升,以城带乡、协调发展,打造了干净整洁、环境靓丽、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真正让农民安居。

  一方面是建强新型社区。所有社区全面先建后拆,社区建设充分倾听群众意愿,尊重群众选择,凡整村迁建的必须经群众签字同意。同步延伸公共服务体系,新型社区全部达到“五化八通八有”标准,水、电、暖、气、网、有线等生活设施,学校、诊所、商超、警务室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群众由“要我上楼”向“我要上楼”转变。

  另一方面是建美宜居乡村。城市规划区外833个村全部统一规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域环境整治、文化惠民工程全部覆盖,污水处理站、村级公益性公墓、乡镇文化站基本配齐,打造了干净整洁、环境靓丽、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真正让农民安居。

  统筹工业与农业

  要想让乡村留住人,必须让农民既安居又乐业。禹城市统筹全域产业,以工补农、工农互促,实现“两条腿走路”。

  走好三产融合之路。强一产品牌,打造“禹种不同”农产品公用区域品牌;壮二产实力,建设农业园区86处,带动就业1.5万人,培育高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0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10家,禹王集团获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100强;提三产活力,两个牧场分获“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评“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走好沿链聚合之路。打造“奶链、玉米链、大豆链、小麦链”四大链条。“奶链”以东君乳业为龙头,年产鲜奶、奶酪等乳品20万吨,是全国乳品产业链最健全的生产基地;“小麦链”以麦香园、五得利等公司为龙头,是全国最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大豆链”以禹王集团为龙头,是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生产基地;“玉米链”以上市公司保龄宝、百龙创园为龙头,功能糖产销量占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25%,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知名度最好的功能糖基地。

  走好全域平台之路。发挥山东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高新区优势,打造以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乡镇产业园为配套的全域平台。各乡镇产业园坚持一镇一园、一镇一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由招引项目落地变为招引产业集群,形成“组团式”发展。

  统筹改革与发展

  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我们坚持效益导向,以改革增效益、促发展,引导撬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产业集聚,实现活力迸发、效益倍增。

  聚焦改革引路。深入推进山东省唯一的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39条做法被《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吸纳。今年又被定为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是全国唯一一个2次承担国家级农村土地改革的县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

  聚集资源要素。统筹土地资源,实现407宗484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部用于乡镇产业园区建设。统筹人才资源。建成106处、239套乡村人才公寓,引进高端人才42名;实施优秀人才“回流计划”,吸引35位能人回村。统筹电商资源,连续二年举办农民丰收节,配套举办电商云购物节,展销各类农产品300余种,总曝光量达到2100余万次。

  聚力效益提升。工作中,始终坚持效益为先,乡镇产业园按亩均税收10万元、每亩容纳职工5人、每人年工资5万元计算,每亩土地年收益可达35万元,而传统种植每亩收益1000元,效益相差350倍。村民通过农业园区、产业园区实现就近就业,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也解决了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统筹组织与治理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党组织是关键。禹城市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党组织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党组织有了依赖,广大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拢在党组织周围,实现行动聚合、感情融合,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党建+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提升行动,出台加强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26条措施,公开遴选42名党组织书记,调整充实30名党组织书记,157名党组织书记晋升星级,8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到位。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打造11处镇街党校、52处基层教学点,开展培训20余期、6000余人次,推进干部由“汗水型”向“智慧型”的转变。

  党建+产业发展。全市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684家、推动土地集体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单户流转亩均400元以下,集体流转普遍高于800元,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还通过二次分红增加集体积累,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清零,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占比达47.75%。

  党建+便民服务。全力实施“微服务”,推进管区力量下沉,将管区定时定点巡回办公和村级事务代办相结合,直接受理、办理、代理群众申办事项,建立起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的便民服务体系,规范社区管理、提升运行效率,实现“办事不出社区、有事当日办结”。针对新型农村社区,构建“支部引领、物业推动、社区管理、居民满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滕海强,系中共山东省禹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