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博物馆“破圈” 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热评丨博物馆“破圈” 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8 13:32

  原标题:热评丨博物馆“破圈” 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中国主会场活动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参与、融入博物馆。近年来,“到博物馆打卡”“云游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全国博物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年度参观人数增长至12亿人次。到2021年备案博物馆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享受免费参观博物馆人数世界最多。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作为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博物馆到底蕴藏着哪些力量?

  有人形容,中国的博物馆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它囊括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文化瑰宝,能品读出源源不断的历史脉络和精神食粮。如今,这本“书”被赋予了更多拥有时代印记的鲜活力量,装帧更精美,形态更具新意,每一篇章的内容也腾空而起跃然纸上,生长、延伸到更丰富的载体上。

  博物馆正通过强大的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迭代,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积极探索多种方式——从“云展览”、云计算、人工智能到AR等新技术纷纷应用其中,在三星堆博物馆,观众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观展,与文物展开“时空对话”;从考古盲盒、数字藏品到文创雪糕,满载“老古董”的博物馆在创新中不断释放“潮”力量,备受年轻群体喜爱。不仅如此,“永不落幕”的线上博物馆还打破了实体博物馆的时空局限,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云”观展,满足人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博强大的融合力把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资源兼容并蓄,书写新时代的“丹青史卷”。国家实施的“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博物馆的边界和外延正在扩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和全国29家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国家宝藏》文物特展,集纳来自全国30家博物馆的130余件/套珍贵文物——何尊、玉琮、皿方罍、金项饰、文渊阁《四库全书》……横跨八万里,纵贯五千年,将这么多顶级的文物汇集到一起,完成顶级的思考和表达,诚可谓“黑白之间有七彩,此时无声胜有声”。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小而美”“小而精”的专门类博物馆人气攀升,譬如电影博物馆、地铁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它们在细分领域拼贴新的图景,“小众”博物馆越来越走向“大众”。

  百花齐放、多元共生的博物馆传播生态频频“破圈”,满满都是“对话感”,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大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展览”,而是“绘声绘色的体验”。“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我们与文物的每一次奇妙邂逅,不止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更是对内心深处审美偏好、知识需求的探索与馈赠,具有启迪心智、升华心灵的力量。

  “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从“以藏品立本”到“以人为本”,选择张开双臂拥抱公众、“玩法”越来越走心的博物馆,终将收获公众的热情“回抱”。

  (文丨谭北、俊一)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