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2亿剂次 - 健康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国家卫健委: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 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下针”情况

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2亿剂次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4-22 07:22

  

  原标题:

  国家卫健委: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 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下针”情况

  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2亿剂次

  4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亿剂次。“近期,有群众反映第二剂次预约难的情况。国家为各省份调配供应疫苗时,已充分考虑如期接种第二剂次的需求量。各地要做好精准调配,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有下针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各驻点工作组对此也会加强督导。”米锋说。

  全国医务人员

  新冠疫苗接种率超80%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说,当前新冠疫苗接种主要围绕两个重点来开展,一是重点地区,二是重点人群。崔钢说,优先确保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大中城市,以及既往发生过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地区推进接种工作。目前相关地区通过积极统筹协调,细化接种安排,提高疫苗周转和接种效率,安全有序地组织好疫苗接种工作。

  他介绍,重点人群包括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服务人员和保障社会运转的交通、物流、福利机构相关人员等重点人群。

  “同时,为做好相关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卫生健康、教育、民政、交通、铁路、民航、住建、文旅、市场监管、国资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及本行业的接种工作都作出了明确部署,力争按期实现新冠疫苗‘应接尽接’。目前,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他还提到,将继续指导各地,从方便群众、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做好包括“五一”节假日等接种工作安排。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提到,医务人员战斗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第一线,相对来说感染风险是比较高的。到目前为止,医务人员的接种率已经超过了80%。

  疫苗不良反应

  与年龄、健康状态等有关

  在现场,有记者提问,一些老百姓觉得疫苗的有效性不是百分之百,就不值得打了。专家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予以回应。

  王华庆表示,“预防一个疾病,阻断它的传播,或者说降低它的流行强度,其实接种疫苗是更好的一个措施。现在我们有了新冠疫苗,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始接种,目的是通过有序的接种,让人群的免疫屏障能够建立起来,来达到降低病毒传播强度,最终实现阻断流行、阻断传播的目的。如果大家都认为我在接种的疫苗不是百分之百,就不去接种,我们的免疫屏障可能就建立不起来,群体免疫也建立不起来,一旦有了传染源存在,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免疫力,这个疾病就会出现流行,也有可能会出现传播。提前打了疫苗,人就有了免疫力,我们打得越多,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即使有散在病毒发生,也不会形成大的流行,这就达到了阻断疾病传播的目的。”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会不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王华庆说,接种疫苗之后,有些人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产生跟疫苗特性有关,也与个人体质有关。“过去我们接种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的时候,可能会在接种后一两天出现发热,也有的在大概一周时体温升高。这跟减毒活疫苗特性有关系。”王华庆说,“为了保证接种安全,建议有免疫缺陷的人原则上不接种减毒活疫苗,因为这种体质,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可能会出现风险,因此要用灭活疫苗来进行替代。”这就是说不良反应的情况跟它的疫苗特性,还有包括人的年龄因素、健康状态和既往过敏史等因素有关系。

  疫苗可以阻断病毒传播

  不会促进更多变异株出现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说,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病毒在不传播的时候就不能复制,不能复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株,这种情况下,疫苗绝对起到正向的作用,不会促进更多的变异株的出现。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这种压力下,也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但是,这个人如果事先打了疫苗,那么他就有个基础免疫力。病毒的复制更少,变异的机会也更少。

  “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连续8周上升,其中上周新增526万例,病毒继续出现新的变种。”米锋提示,在坚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新闻追踪

  接种疫苗仍被感染

  原因找到了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4月21日消息,4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在线发表了西安市一名医院检验人员在已接受了两剂COVID-19疫苗后,仍感染新冠病毒的调查报告。原因是她在发病前5天可能暴露于携带有英国变异病毒环境条件中。

  2021年3月17日,这名在新冠定点医院隔离区工作的检验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她主要工作是在隔离病房采集COVID-19病人的咽喉拭子,在隔离区BSL-2实验室进行血液、尿液和粪便常规检测。在进入隔离区工作之前,她已经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检验人员很可能是在3月12日为2例新冠境外输入(从乌兹别克斯坦回国)病例采集咽拭子时感染。病毒检测证实,3月12日这两名境外人员体内的病毒载量很高,为新冠病毒英国变异株(B.1.1.7)。当天,该检验人员先后为两位患者采集了两个鼻咽拭子和一个口咽拭子,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操作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或干呕,从而短时间内排出高浓度的新冠病毒。同时,这位检验人员患有慢性鼻炎,习惯用嘴呼吸,这会增加吸入病毒的风险。有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风险更大。

  这名检验人员确诊当日体温37.9℃,咳嗽头痛,但没有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临床症状较轻。3月19日,最高体温为37.2℃,咳嗽略有加重,嗅觉轻微下降。3月20日,体温正常,嗅觉有所改善,次日起症状消失。整个病程中她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水平,未进行吸氧。4月9日,康复出院。

  在她发病后,33名同一医疗小组的同事立即被转移到另一家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3月17日至3月19日进行的三次连续qRT-PCR检测均为阴性,无发烧或其他不适。其中30位为完成两剂次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新冠抗体呈阳性反应,总抗体平均值为19.77(范围为1.7~150.83),IgG抗体平均值为20.29(范围为3.69~64.33),该检测试剂的测定值<1.0时判定为阴性。而另外3位仅接种了1剂次新冠疫苗的医护人员新冠抗体呈阴性。对医院其他3000多名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报告称在完成新冠疫苗2剂次接种14天后,包括检验人员在内的31名医护人员均呈现血清新冠抗体阳转,特别是该检验人员发病2天后的血清抗体滴度极高,说明疫苗免疫有效。报告也称没有一种疫苗会是100%有效,除了个体差异、疫苗转运接种过程的技术原因外,高危暴露是疫苗保护失败的重要原因。一项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也表明,与普通社区人群相比,新冠疫苗在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医护人员保护率较低。从这名检验人员的临床过程来看,该患者症状轻、病程短,这极大可能是得益于新冠疫苗接种。

  报告再次提醒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病人临床救治是高危医疗行为,即使接种疫苗后,仍需正确的个人防护和良好的临床操作。良好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正确的个人防护对于降低医院获得性COVID-19风险至关重要。

  文/北京青年记者  郭琳琳

责任编辑:迟语洋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