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白大褂16年来只做一件事:将危重患儿“赶”出ICU - 健康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这群白大褂16年来只做一件事:将危重患儿“赶”出ICU

来源:武汉晚报
2021-03-11 16:29

  记者黎清 通讯员温红蕾 黄洁莹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当所有人都把重症监护室(ICU)当成一个生离死别的地方时,他们始终秉承“专业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在追求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同时,注重对患儿的身心关怀,让所有人看到:ICU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或者是,生命重新开始的地方。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3号楼12楼儿童重症医学科,一门之隔外焦急的家长等待徘徊,一门之隔内医护人员疾走奔忙,或治疗监测或陪伴安抚,只为让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做好治疗与救护工作,尽职尽责地救治接收的每一位患儿。

  他们用双手暖过病床上的每一个孩子,用言语暖过病房外每一位家属的心,他们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里走出去,温暖如初。

  儿童重症医学科许慧主任、夏治副主任正在查房,为患儿做检查。

  无数生命奇迹  在这里重新绽放

  3月5日,许慧又送一名患儿离开重症监护室,孩子一直在笑,许慧笑得更开心。许慧今年56岁了,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每当把孩子从重症监护室送出ICU,都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2005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儿童重症监护病区,16年来,许慧主任和她的精英团队,不管多忙,不管多累,不管风险多高、困难多大,都会尽力给家属带去好消息。

  病房的走道上挂着七八幅患儿家属送的锦旗,这只是“冰山一角”。

  “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珍爱生命 情暖人心”,这是患者家属对许慧及她的团队最真实的评价。

  “他们用医术战胜病魔,用真情温暖我们的心。”患儿肖雅晗的奶奶说,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让双胞胎姐妹没有天人永隔,让他们的家又“活过来了”。

  2020年11月18日,早产的双胎妹妹晗晗在经历了3个月反复治疗,被一家医院的医生宣布为“死刑”。然而,晗晗睁大双眼求生欲极强,一家人都不忍放弃。他们连夜将晗晗抱至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正是这个正确的决定,让晗晗“起死回生”。

  “12个病症,没有一项足以要命。”在看完晗晗之前的病例,许慧迅速做出判断。凭着多年的行医经验,她认为必须解决晗晗喉部发育畸形,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许慧迅速联系了耳鼻喉科、麻醉科、影像科等科室进行大会诊,讨论手术具体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许慧带领团队,精心照顾晗晗一个月,直到她康复出院。类似晗晗的生命奇迹,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几乎每天上演。

  据了解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成立于2005年,十六年来,成功救治危重患儿超过两万例。

  一墙之隔  他们昼夜值守默默付出

  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外,常常能看到焦急等待的家属,但一墙之隔,却看不到病房内医护人员步履匆匆。他们既要消除孩子们的害怕恐惧,还要和死神抢夺危急重症的患儿,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在努力营造的温馨氛围背后,饱含着医护人员昼夜值守的默默付出。在不足1000平方米的重症监护室内,许慧每天穿梭于各个病床间,为孩子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步数从未少于10000步。

  两岁的牛牛趁着家人不注意,将一瓶晕车药吃掉,随后出现抽搐、四肢强直抖动、神志不清等症状,被送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经过洗胃和血液净化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在病床上,他一会儿要喝奶,一会儿想妈妈,管床护士一直将他抱着耐心安抚,陪他看动画片,当起了“临时妈妈”。

  在这里,没有家长的陪护,医护人员是孩子们唯一的陪伴。24小时严密观察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少患儿转到儿童重症监护室后很快就会病情稳定。

  “之所以要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是为小生命们负责,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治疗环境,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舒小兰介绍,孩子使用的奶瓶、奶嘴、浴巾、诊疗用品、器械、保温箱等物品,严格消毒,凡是接触患儿都要进行洗手、消毒,单是洗手,有时一天就能进行近百次。

  “最辛苦的还是许慧主任和夏治副主任。”舒小兰说,他们几乎以病房为家。

  “转到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孩子都耽搁不起,稍有拖延就有错过救命的黄金时间。”许慧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去抢救,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虽远必救,虽难必援  为危重儿童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3月10日凌晨一点,儿童重症医学科的急救转运救护车正在前往监利的高速上飞驰,一个一岁半的患儿被一颗龙眼卡喉,导致窒息昏迷,当地医院向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申请了转运救治。凌晨四点,孩子顺利转至省妇幼,随后立刻进行支气管镜异物手术和相关救治。

  为了让更多的危急重症患儿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救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急救转运团队,接收年龄从1月至18岁危重患儿呼救,转运团队所有医护均接受美国心脏病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培训、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师培训,并通过考核。

  16年来,这个转运团队不分寒暑昼夜,疾驰在全省乃至周边省市的道路上,将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儿转运回来救治。从武汉市内的区、市级到省级医疗单位,再到远达十堰市、襄阳市的远途转运,更有江西九江、河南信阳等省外医疗单位,这支转运团队的脚步越来越远,转运疾病涵盖重症肺炎、重症脑炎、脓毒血症、癫痫持续状态、代谢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溺水等因疾病或意外导致的危重症,每年大约转运危重患儿100余人次。“呼我妇幼者,虽远必救,虽难必援!这是我们科室的信念。”许慧主任说。

  不断提升 业务创新

  挑战临床上更多的“不可能”

  “永远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只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该科副主任夏治说,重症患儿能否顺利渡过难关,减少遗憾,跟医生的知识结构、理念和诊疗方法等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地学习,敢于坚持并勇于承担责任,才能给患儿带来更多希望。

  正因如此,许慧主任不断创造机会,让科室的医护人员走出去,更新知识结构和临床技能,努力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

  目前,科室的医生们不仅掌握了各种危重患儿的诊疗与急救,还掌握了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床边纤支镜+肺泡灌洗术、连续性血液净化、床边重症彩超、深静脉穿刺术等多项先进技术。

  2004年,许慧在省内率先开展危重症患儿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17年来,采用这种诊疗技术已成功治愈各种难治性肺炎以及溺粪、溺石灰水、火灾灼伤呼吸道等意外的危重患儿两千余例。

  在儿童血液净化方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起步不是最早的,然而经过不断学习提升,如今已是全省做得最好的。

  为1.9公斤的危重患儿进行血液净化、为2岁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进行血液净化……这些救治对设备的要求,对医生穿刺技术的要求相当高,但在这里,一切都是“小儿科”。许慧及其团队挑战了临床上太多的“不可能 ”,再次燃起孩子们的生命之光。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许慧主任团队,用心将一个重症监护病区变成了一个充满温度、呵护危重孩子生命的“家”。他们就像是一个个危重孩子们生命里“守望者”。每当孩子们面临危险,总是不畏艰难与风险,总能想出恰当的方法将他们从生命的边缘又拉回来。因为坚信救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用感同身受的情怀,用不离不弃的守望,呵护着儿童的生命和未来!

  原标题:这群白大褂 16年来只做一件事

  将危重患儿“赶”出ICU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