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徐太妃的宴游史 - 书画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前蜀徐太妃的宴游史

2021-03-03 16:21

  □蒋蓝

  前蜀时期,成都皇族奢侈、游乐风气异常浓郁。前蜀后主王衍的母后徐太后及其妹妹翊圣太妃,经常外出游乐。她们寄情山水,弄风吟月,一路芳踪,留下不少诗词。

  

  明代画家唐伯虎的名作《王蜀宫妓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建塑像。

  陈子庄绘制《红牡丹》。

  壹

  心有异志者

  王建是许州舞阳人,又说是今河南沈丘人,出身寒微。

  公元888年,唐僖宗驾崩,昭宗即位。昭宗任命王建为行营诸军都指挥使,统兵征讨成都。903年,朝廷正式封王建为蜀王。

  904年,朱温派人在洛阳刺杀唐昭宗,扶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朱温又自封为魏王。于是,诸侯蜂起,乱世之相纷呈。907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

  但占据成都的王建根本不承认后梁的正统。翌年,王建定国号为“大蜀”,史称前蜀。

  担任成都内外都指挥的徐耕,见王建日益强大,俨然有皇者之气,遂将两个女儿送入蜀府。

  姐妹俩都有倾国姿色,能作诗文。王建纳两人为妃,姐姐为贤妃,妹妹为淑妃。很快姐姐宠冠后宫,不久生下儿子王衍,于是进封贵妃,这便是徐花蕊;徐花蕊的妹妹不久也生下一个儿子,授封王爵。

  918年,王建死后,王衍即位,成为前蜀后主,尊母亲徐花蕊为皇太后,即顺圣太后,尊徐淑妃为翊圣太妃,徐耕也“荣升”为骠骑大将军。

  王衍信奉“有酒不醉真痴人”的人生观,“州民何康女美,而将嫁,帝取之,赐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恸而卒。”(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5页)这一个对于民女巧取豪夺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王衍的轻狂。

  贰

  徐氏姐妹一路芳踪

  很显然,徐氏姐妹花并不止于偏安一隅的寻常享乐,她们比较贪婪,卖官鬻爵成为渴望暴富的捷径。另外,游玩成为姐妹花的一大嗜好,寄情山水,弄风吟月,她们在蜀地风景名胜之地四处巡游,一路芳踪,留下不少诗词。

  当时成都皇族奢侈、游乐风气异常浓郁,前后蜀的帝王及贵族们都经常外出游乐,前蜀后主王衍及其母后徐太后、后蜀后主孟昶及其宠妃花蕊夫人,都经常外出游乐。眉州新津人张唐英的《蜀梼杌》,就是前后蜀皇族宴游行踪的实录。

  王衍奢纵无度,不事政务,终日沉溺于游佚之乐,“日与太后、太妃游晏贵臣之家,及游近名山,所费不可胜纪。”王衍写有堪称靡靡之音的《醉妆词·者边走》:“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王衍与其母徐太后曾经游青城山。冯梦龙《情史》载:“咸康元年(335年)九月,衍与母同祷青城山,……回至天回驿,各赋诗。太后诗曰:‘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辄得行。所恨风光看不足,却驱金翠入龟城。’太妃诗曰:‘翠驿江亭近帝京,梦魂犹是在青城。此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衍既荒于酒色,而徐氏姊妹亦各有幸臣。不能规正,至于失国,皆其致也。”

  王衍与太后、太妃同在青城山祷告,凡是游历之处,各赋诗刻于石上,共16首。勾延庆《锦里耆旧传》卷六中还提到,王建光天元年春三月,“西域胡僧满多三藏来游峨眉山,却归西国。”卷七又说:“广政三年春闰三月甲申,西域胡僧来朝。”

  这表明了唐代末年来成都的西域人相当众多,也说明峨眉山当时已是佛教圣地,蜀地与西域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频繁。

  叁

  丹景山的“碧烟红雾”

  徐太妃游彭州丹景山所写的《题丹景山金华宫》,后世流传甚广。

  蜀地有两座丹景山,一座位于简阳市,另一座山在彭州,后者因仙道文化与牡丹花而遐迩闻名。

  古代吴怀氏封禅泰山,蜀人将丹景山也比为泰山,丹景山的“丹岳岱宗”之称来源于此,所以丹景山也是帝王们祭天拜祖之地。

  王建封丹景山为圣山,还在山顶建立阔达的望乡台。因他祖籍许州舞阳,每年都要携亲眷宠妃到山顶祭祖拜天。907年,王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祭祖活动。他拨款修建了一条通向丹景山的官驿大道,然后带五万之众,一路幡旗逶迤、浩浩荡荡来到丹景山望乡台祭祖。

  金华寺位于彭州市丹景山之巅,建于唐玄宗时期。此处有徐太妃等人的题诗。

  王衍于咸康元年(925年)与徐太妃、太后同游丹景山,徐太妃写了一首诗《题金华宫》:“再到金华顶,玄都访道回。云披分景象,黛锁显楼台。雨涤前山净,风吹去路开。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

  诗歌在于表达她再次来到丹景山山顶的金华宫,被眼前的楼台、云层、流水、风以及山等自然景观所触及,进而深深沉醉,甚至产生了归隐的念头。

  2017年夏季的一天,笔者来到丹景山,燥热的空气被挡在森林外。抬头就看到一个砂岩石牌坊,上书“丹景第一”4个大字。清嘉庆年间,东岳殿住持建立的这道牌坊,成为丹景山进山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虽然历经200多年,牌坊上的浮雕已变得模糊,但是依旧具有镇山的气势。

  丹景山植被覆盖极高,缓步上山,就像一个人青春时代好斗的血气逐渐平息下来。在曲径通幽的转折里,风景渐次敞开。陆游祠是丹景山不得不看的景点,陆游对彭州牡丹给予了极高评价:“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彭州为第一。”如今,山道两侧仍然可以见到花朵不大、花色奇异的蜀地牡丹。

  徐太妃诗歌里的“碧烟红雾”,笔者以为恰是对丹景山牡丹的描写。

  五代时期,富贵文化就像飞蓬一般席卷而下,蜀地自然无法幸免。其实,在今川西地区,原本有牡丹,唐末渐次绝迹。王建建立前蜀,又从北方引种牡丹到蜀宫御苑。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慧妃花蕊夫人,最爱牡丹和红桅子,孟昶为讨好花蕊夫人,曾命广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牡丹繁盛之下,孟昶除与花蕊夫人盘桓花下,人与花相互彰显,构成蜀国一段绮丽情史,也为彭州赢得了“花州”的美称。

  金华寺后,有一个“牡丹坪”,成为游人缅怀古意的最好去处。丹景山具有独特的季候,一直是蜀王朝的后花园。唐肃宗上元元年(686年)三月,杜甫应彭州刺史高适之邀游丹景山,写下了《花底》,是历史上咏彭州牡丹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牡丹诗之一。加上陆游的《彭州牡丹花品序》,彭州牡丹由此成为与洛阳牡丹相颉颃的灵姝。

  因为丹景山的山顶建有望乡台,成为前蜀帝王的思乡之地,一到佳节良辰,他们就会来登高望远。徐太妃的诗歌里已经把丹景山与仙境蓬莱予以了对比,足以看出那时丹景山仙气氤氲的境况。

  徐氏的诗作里,古人认为尤以《三学山夜看圣灯》为最善。“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之句,将观圣灯之景有声有色地呈现于前,显得十分高妙离俗。

  但我以为,《丹景山至德寺》也非常出彩:“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晴日晓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当。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虔煠六铢宜铸祝,惟祈圣祉保遐昌。”

  应景之作真不好写,但徐氏反而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情趣。当然,皇权所拥有的奢靡、豪华,于诗里随处可见。

  肆

  “袜子线”也是感情线

  《资治通鉴》记载,前蜀主为太子时,王建为他聘兵部尚书高知言的女儿为妃,但他并不喜欢。韦妃入宫后,对高氏更加疏远,干脆把她送回了娘家。高知言最后茶饭不思,一病不起而死去。

  韦妃是徐耕的孙女,长得很漂亮,前蜀主到他的母亲徐氏那里,见到此女十分喜欢,因此太后就把她留在了后宫。但前蜀主不愿意娶母亲家族的人为妻,于是假托说是韦昭度的孙女。开始任她为婕妤,后来逐渐升为正妃。

  这就暗示,徐耕一脉,纯然是“美女生产流水线”。

  另外,徐太妃还有不少传闻,涉及到韩昭。

  韩昭为五代时长安人。古书记载,此人性便佞,善窥人意。事前蜀,日夜侍后主王衍酣饮,累官礼部尚书兼成都尹。乾德二年(902年),进文思殿大学士,恃宠贪财无厌。后来唐军伐蜀,被前蜀大臣王宗弼所杀。

  据说,徐太妃与韩昭的关系比较暧昧。韩昭就是当初主动提出,帮姐妹花卖官鬻爵的人。他没什么学问,爱好广泛,但都不精通,被后世一位文学家嘲讽为只有“袜子线”那样的才干。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高测启事》记载:“韩昭仕蜀……粗有文章,至于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于后主。时有朝士李台嘏曰:‘韩八座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

  一旦折开袜线,会发现其中没有一条长线。李台嘏非常瞧不起韩昭的小技艺,故以“袜线”作比喻,形容其智疏才短。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善于揣摩主人心思,不但王衍喜欢他,徐太后、徐太妃也喜欢他。看起来,属于“厚黑学”功底深厚。

  日子过得太过舒坦了,徐氏姐妹花,尤其是徐太妃写的诗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吟哦歌舞中,前蜀王朝也逐渐走到了末路。

  925年,厉兵秣马的后唐,派大军攻打前蜀,很快直逼成都城下,徐氏姐妹和蜀主王衍只能称臣投降。同年二月,行至长安,后唐庄宗诏命他们住长安,不往洛阳。三月,庄宗命令宦官向延嗣诛杀“王衍一行”,枢密使张居翰取旨复视,揩去“行”字,改为“家”字。这样就只杀了王衍一家,救下前蜀百官仆役等千余人。徐太后临死时呼道:“我儿以一国犯降,仍被杀戮,太不讲信义了!”

责任编辑:韩瑞敏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