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岭南佳果 致甜蜜生活 - 书画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广东美术馆贺新年大展“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纪以来岭南风物研究展”举办

赏岭南佳果 致甜蜜生活

来源:羊城晚报
2021-02-11 14:15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曾睿洁

  图/主办方提供

  日前,“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纪以来岭南风物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岭南佳果”题材创作为缩影,彰显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展现广东近年来在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

  展览分为“珍果初熟”“硕果累累”“桃李新风”“悠悠乡情”四个单元,邀请了来自广东及国内的艺术名家进行创作,同时结合馆藏作品一同展出。共约120件作品参展,作品种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综合媒材等。展览将展出至2月23日。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广东美术馆在开春之际举办该展作为贺新年大展,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王肇民 《静物(荔枝、香蕉)》

  

  居廉《石榴团扇》

  

  赵少昂 黎雄才 关山月 杨善深 《美蔬佳果》

  

  郭莽园 《五月枇杷一树金》

  岭南本土蔬果创作得天独厚

  岭南自古物产丰饶,其中佳果殊盛。苏东坡初到岭南,便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感慨,更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使得岭南荔枝名满天下。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岭南佳果不仅与岭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成为岭南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岭南地域的历史变迁。

  瓜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的概念由来已久,并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了数千年的艺术主题。瓜果题材的作品饱含着无尽的生命气息与绵绵的生活气韵,传递着丰收的愉悦与耕耘的艰辛,因此,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美好愿景的缩影。

  尤其在“以花为衣”“食香衣果”的岭南,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果香四溢的自然环境,为岭南地区本土蔬果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给予了画家大量可供描绘的素材。

  本次展览综合研究了自上世纪以来岭南地区的历史风物与人文观念,涵盖了居廉、居巢、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杨之光、林丰俗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还特邀郭莽园、陈永锵、方楚雄、梁如洁、李劲堃、王永、黄唯理、张彦、方土、周正良、郑阿湃、林蓝、许敦平、张演钦等艺术家进行主题创作,是对岭南人文艺术创作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

  岭南画派或与西方博物图有联系

  从美术史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艺术题材从精致的人物肖像到宏阔的山水风景,直至聚焦充满自然和生活气息的花鸟瓜果,视觉物象的象征意义与表达方式皆发生了观念性的改变。

  自19世纪以来,岭南画派以“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理念,和别开生面的绘画风格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环。一些学者提出猜想,岭南画派的作品受到了西方博物图的影响。

  此次展览展出岭南著名画家居廉的《石榴团扇》以及居巢的《枇杷图》。画中既有传统艺术的笔墨,也可从细节中感受到岭南艺术家“得风气之先”。李伟铭、蔡涛等近现代美术史学者曾提出,居廉画中花卉、昆虫结构皆描画精细,就像博物图一般剖析物体结构。这很可能与西方博物图在珠江三角洲的早期流播有联系。

  他们认为,居廉的交游圈中既有文人绘士,又有大量的十三行行商客人,还有行商的后人作弟子,如伍德彝。这些人很有可能接触过博物图相关知识或图像,其审美取向或许也受到影响。

  蔡涛认为:“居廉有可能受到他们的影响,改革其画技与绘画观念。以此推测,居廉创新的‘撞水、撞粉’技法与结构细节描绘的表现方式有可能与外来的博物图相关联。”

  岭南画派重要人物陈树人的作品《家园秋趣图轴》描绘了一个硕大的冬瓜,但只截取蔓藤和冬瓜的一角,以黄金分割的构图置于图幅中部。冬瓜以排笔蘸淡绿所写,瓜身呈现飞白现象,显得通透明亮。瓜身上更点缀一只螳螂,前身俯起,咫尺见方中,可略窥艺术家博采中西、融会古今的笔情墨趣。

  大师共绘佳果,积淀文化资源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数件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位岭南画派杰出代表的合作作品,见证一段岭南文化界的盛事。

  上世纪80年代,在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杨奇的建议下,分居粤港的四老计划合作一批新作。受客观条件限制,四人无法长时间一室作画。因此,商定画作题材、布局、分工以及在穗港两地的运送互换,成为棘手问题。

  杨奇自荐担任“鸿雁”,将一幅幅半成品辗转交换于四位大师之间。四老巧思妙构、心感神应,三年时间里合作创作了一百多幅既保留个人风格,又浑然一体的作品。

  除了历史上的名家经典,本次展览还特邀了活跃的广东艺术家进行主题创作。如郭莽园《五月枇杷一树金》、陈永锵《古荔新姿,甘果累累》、方楚雄《大年》、梁如洁《天地溢香岭南果》、李劲堃《初春雨晴》、张彦《古藤新荔》、方土《荔枝传说》、林蓝《岭南风情——木棉、芭蕉、蛋花、荔枝》等。

  其中,《五月枇杷一树金》具有个性鲜明的文人画特征。“左侧枇杷水墨淋漓,右侧干枝写意跳脱。”郭莽园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五月枇杷一树金》整体以大写意的笔墨来表现,谋篇布局经过深思熟虑。

  王绍强认为,艺术家把从岭南蔬果中所感悟到的物趣、情趣,提炼概括为独特的造型物象,并以独特的绘画语言造就了清新明丽的形式美感。这些市井气息深厚,表达着自然意趣与吉祥寓意的作品,在地域美术史中已形成一条明显的脉络,成为当前同题材创作时可供借鉴的重要文化资源。

  记者手记

  震撼人心的伟大风格

  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王肇民值得一书再书。林墉就曾说,在广东画坛够格称得上是“大师”的,就是王肇民和李铁夫。

  王肇民的水彩画恐怕是最突出的。杨小彦称他为自西画进入中国以来而自成体系之第一人。他将民族风格与西方色彩熔于一炉,具有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伟大风格”。在他同辈人中、上一辈人中、甚至下一辈人中,能做到那种程度的,确实极少。

  水彩画从来就不是一个热门画种,但王肇民秉持着“人皆不学,我固学之”的态度,将瓶花、静物、蔬果等人们所熟知的水彩画题材,画出了独有的坚实、浑朴又充满意境的美感。他用在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工具,营造出拥有“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功力、诗的境界”的绘画风格。

  欣赏残缺的美,是另一种审美境界。世人天然喜欢繁花杂锦,艺术家在选择创作对象时,通常更多地展示世间美好的一面。但在王肇民的作品中,可见不少残花败果。他在这些美的“反面”中,看出、也画出了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质地和特性。(朱绍杰)

责任编辑:迟语洋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