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纸的技术与艺术 感受一张纸的厚度 - 书画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品读纸的技术与艺术 感受一张纸的厚度

2021-01-29 08:57

  

  “纤维水悬浮液在一个细筛网上所形成的粘连状薄片”,如果用一个字替换这句话,是什么?对,是“纸”。这句话就是纸张的传统定义。印象中,纸总与“薄”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命薄如纸”“人情薄如纸”。有时,形容纸的品质好,也会用“薄如蝉翼”。其实,纸的物质形态或许是薄的,但其蕴含的文明却是厚的。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纸不但是记录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史的见证者。纸的厚度来自于历史的传承,也来自于文化的积淀,更来自于它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联。近日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帷幕的“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主题展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一张纸所能蕴含的厚度。

  ①艺术家创作的纸制作品《态》

  ②狮头纸扎

  ③艺术家创作的纸制作品《罗马青年》

  ④纸翻花

  胡一峰摄

  查阅“手工纸”的完整档案

  本次展览展陈面积1800平方米,对于纸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而言,并不算大。不过,在策展者的用心设计下,技之源、匠之心、艺之本、纸之用、纸来折往等5个展区,以简练、明晰、直观的风格,展示了我国手工造纸的工艺知识、科技内涵、传承人物和纸艺创新的成果,犹如“手工纸”的一份完整档案。在这份档案里,我们可以读到手工纸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它的主要“社会关系”。

  展览前言开宗明义地指出,“纸凭借其轻便易携,书写方便,保存久远,成本低廉的优点,一举克服了中国上古时期‘缣贵而简重’的局限,自发明以来,成为记录、保存与传播知识思想的主要载体”。这也是中外印刷史研究者的共识。从书于竹帛到书于纸张,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没有纸的发明,人类文明的格局和进程,必将是另一番景象。

  展区的最前端,扼要介绍了纸的前世今生,安放一尊蔡伦的塑像,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伟大发明家的缅怀和敬意。展览以多媒体影像介绍了造纸术从中国外传的东西南三条线路。公元2—3世纪,广西人士燮担任交趾郡太守,收留了许多南下的有技艺有学识的人,造纸技术由此传到越南,此为南线;公元5世纪初,造纸术由居住于朝鲜半岛的汉人传到日本,开启了东线;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拔斯王朝爆发怛罗斯之战,随军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获,造纸术由此西传。看着造纸术的这张庞大“海外关系网”,我们在自豪自信于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开放、交流是文明发达之关键所在。

  作为一次科技主题展,关于纸“硬知识”的介绍当然不可或缺。技之源展区告诉我们,手工纸是用手工抄造的纸的统称。有一张大表格,一目了然地告诉你手工造纸和机械造纸的区别究竟何在。比如,从特点来看,手工纸一般呈碱性,纸面柔和,软而轻,机械造纸则相反,一般呈酸性,纸面硬挺;从原材料看,手工造纸用的是麻、楮树皮、桑树皮、青檀皮、稻草、竹等,而机械造纸用的则是竹、松木、杉木、草类等;再从成纸过程看,手工纸采用手工抄造、焙干,而机械造纸则用网轮上浆、胶辊压榨、烘缸高温快速干燥。两相对比,前者让人如见田园诗般车马慢的生活,而后者则充满了现代工业冰冷的紧张感。今天,手工纸更多地运用于艺术、文化活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是机械造纸,但我们了解手工纸的意义绝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文化的延续性中,坚定生活的态度,找到技术的灵感。

  品读纸的技术与艺术

  如果说纸的历史与现实构成了展览的两大维度,那么技术与艺术,则是这次展览的两大关键词。纸的诞生与发展,贯彻着一条清晰的技术路线。令人尤感兴趣的是,展览介绍了“纸家族”的高科技成员:防泄密纸、防篡改纸、新型防伪警示印刷纸、电子纸等,这些纸族“后浪”身怀绝技,活跃在当下各个社会领域。

  不过,本次展览对纸的技术发掘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引向更具科学或哲学意义的层面。比如,纸来折往这个别具一格的展区,就揭开了折纸里的科学。折纸是许多人的童年必修课。尤其在玩具匮乏的年代,有了这门手艺,一张废纸,就够消磨一整天。这个展览让我对折纸刮目相看。这个小游戏里的门道竟如此之大。小小的折叠动作,改变了纸张片材的刚度、形状,赋予其出人意料的形态与功能。“折纸数理学”正在逐渐成为一门以折纸与数学为基础的新型学科,以折纸数理学为基础,人们又逐渐发现了折纸在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科学与工艺、人文与技术的奥秘,就隐藏在看似不起眼的折纸游戏中。在展品中,有各种各样的折纸作品,相对传统的折纸而言,这些作品的材料更加丰富,技法也更多样,对折叠可能性的思考和探究也更加深入。这些柱状的、蜂巢状的、山丘状的折纸,让我很难将它们与办公桌上的A4纸联系在一起。

  对于大多数观展者而言,更有趣味的可能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在艺之本展区,既有传统的狮头纸扎、纸鸢,还有小巧的翻花,更有充满现代感的作品。纸作为艺术媒介的价值被极大发挥。艺术家使用纸浆、纸纤维、成品纸、回收纸等多种材料,塑造出动物、人像以及抽象的形态,表达出关于自然、生命、情感等的想象与思考。而这些作品的肌理和形态,则让人们看到了纸的无限可塑性。

  在互动中感受纸里乾坤

  现代展览重视沉浸和互动,“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主题展览也是如此。整个展览以白色为基本色调,一如纸的基本颜色。进入展区,人的心境会逐渐平和,循着展陈的内在线索,进入到对纸的多维欣赏之中。而策展者对多媒体互动、模拟实验等手段的娴熟运用,又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把展区打造为一个沉浸式空间。比如,在纸与环境展区,有专门为参观者预备的便签,让你亲手触摸不同的纸张。在“纸的检测”展台前,轻轻按动按钮,一束光便自下而上地打在圆形纸片上,让人直观地观察纸张上的水印与帘纹。而在旁边的展台,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观察纸的“白度”。不同类型纸的“底细”一览无余。

  再如匠之心展区,集纳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7位造纸匠人的照片和访谈视频,他们中有大国工匠和多位国家级、省级造纸传承人,所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覆盖了宣纸、竹纸、皮纸和加工纸等纸种。走进这片展区,看着琳琅满目的纸品,听着传承人叙述着他们与纸的动人故事,除了增进对手工纸的了解,还会深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纸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一张薄纸,体现着用纸人的文化态度。中国传统造纸术一丝不苟的工艺流程,以及手工纸温润的色泽、柔韧的手感,无不传递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品质。而中国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承,给予我们无限感动的也正是薪火相传的执着和文化不灭的信念。

  原标题:“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主题展

  让你感受一张纸的厚度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