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搬出“黑屋子” 走上幸福路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抵边新村翁邦拉“一步跨千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搬出“黑屋子” 走上幸福路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4-18 08:58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原标题:抵边新村翁邦拉“一步跨千年”——(引题)

  搬出“黑屋子” 走上幸福路(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邓崎凡 通讯员 苏洪玉

  从云南澜沧县城出发,一路向着西北方向到雪林乡,3个多小时的盘山车程后,来到一片山顶的开阔地。这里是雪林乡的翁邦拉,和缅甸交界的一个佤族村寨。

  映入眼帘的翁邦拉,干净整洁。一块刻着“中国华能帮扶寨——翁邦拉”的景观石立在寨口,以一个开阔地为中心,崭新的房屋连排布置在周围,佤族特有的茅草屋顶和牛头图腾让新村的特色更加鲜明。

  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雪林乡有92.5%的人口是佤族,属于“直过区”。翁邦拉是一个“抵边新村”,搬迁前是一个古老的佤族部落,也是雪林乡最贫困的寨子。从2016年开始,翁邦拉的90户农户从老寨子搬出来,脱贫出列开始新的生活。

  雪林乡党委书记周安超说:“翁邦拉真正实现了‘一步跨千年’。”

   搬出“黑屋子”

  几年前的翁邦拉还叫左都大寨,这里的佤族是“直过民族”。深居边境大山,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全村人住在祖辈传下来的茅草屋里,茅草屋外面黑,里面也黑,却是一家几代人唯一的住所。左都大寨成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首先要让左都大寨从“黑屋子”里走出来。“因为左都大寨地理条件限制,我们重新选择了合适的地方,为90户农户规划建设一个新的抵边村寨,中间我们遇到很多的困难,缺资金是最致命的难题。”周安超说。

  从2016年开始,华能集团每年投入5亿元,4年共20亿元,帮扶澜沧、沧源、耿马、双江4个县的拉祜族、佤族聚居区两个“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其中,对深度贫困的左都大寨,4年内投入1297.653万元帮扶资金。

  61户安居房和辅助用房建设、8万立方米场地平整、8130平方米组内道路建设、4500平方米养殖区道路硬化、7140立方米挡墙建设、1680米排水沟、200立方米蓄水池、1506米人饮支管、40盏太阳能路灯……

  华能澜沧江公司的帮扶资金把周安超所说的“致命难题”化解在一串串数字里,翁邦拉的建设也一步一步从规划变为现实,房子亮堂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跟着亮堂了起来。

  翁邦拉的新房保留了茅草屋顶的样式,周安超说:“这不仅留住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也是为了将翁邦拉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成为我们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样板!”

  “山上的街子”活起来

  2019年11月18日,左都大寨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开始搬迁,90户农户只用了两天就全部从老寨搬到了翁邦拉,这出乎周安超和华能澜沧江公司扶贫干部普建广的意料。

  在搬迁前,大家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90户农户自发组织,两天完成集体搬迁,这真是让我们感到意外。这里面有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佤族同胞们的思想在转变。”周安超激动地说。

  老乡们思想的转变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自从华能澜沧江公司对雪林乡精准帮扶开始,通过实施素质技能提升、安居房工程、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帮扶项目,佤乡一天一个样,山坳里发生的巨变让身处其中的百姓看到了帮扶的真情与实效。雪林乡是澜沧县最远的乡镇,却是普建广去得最多的地方,那个“华能派来的扶贫干部”,早已经成了大家的朋友。

  新村建好后,左都大寨的老支书李兴智为新村取名“翁邦拉”,这是佤语“山上的街子”的意思。街子是佤乡最繁华的赶集地,亲历佤乡巨变的老支书说,老乡们的热情让这个“山上的街子”真正活了起来。

  幸福的路越走越宽

  33岁的建档立卡户鲍晒哎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广东的建筑工地打工。2017年,赶上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返回佤乡,用自己在建筑工地学到的技术,加入翁邦拉的建设中。2019年,他和左都大寨的村民们一起搬到了翁邦拉。

  鲍晒哎的新家是个3间房的小院,一间安居房有客厅和卧室,院子里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这在翁邦拉是标配。华能澜沧江公司对翁邦拉的61户贫困户每户扶持4万元用于安居房建设,特别扶持1万元用于厨房、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建设,把新家的功能区分开来。新房子有了着落,鲍晒哎准备踏踏实实在家乡发展下去。

  雪林乡抓住华能澜沧江公司帮扶的重大机遇,一方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公司带动,利用华能帮扶产业扶持资金,发展畜牧养殖业,再通过养殖业将大量低产的土地盘活成饲草种植地;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外出务工,扩展发展渠道。

  现在,鲍晒哎家收入来源多了,日子也充实、红火了起来。

  这几年,随着村民就业技能提升,思想转变,外出务工的人逐渐多了,每一户人家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走出去与留下来,多样的选择让大家的发展不再受到限制。摆脱贫困之后,通往小康的幸福大道也越走越宽阔。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