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障人士也有“诗和远方”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就业是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让残障人士也有“诗和远方”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17 07:55

  原标题:就业是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引题)

  让残障人士也有“诗和远方”(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为残疾人营造“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就业环境,除了社会各界加大力度,企业也应该紧跟新业态发展,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的新出路。

  残疾人书法手工作品展示、残疾人政策宣传、维权知识科普……5月15日,全国助残日前夕,重庆开展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维护残疾人权益”主题活动。

  活动当天,一批爱心企业向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捐赠善款,用于残疾人扶贫助学、创业就业、康复服务等。此外,重庆市残联还为成渝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12个“自强类”和“助残类”项目颁奖。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十三五”期间新增181万残疾人就业,每年有40万残疾人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而在重庆,仅2021年,就有近83万名残疾人分别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27万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2万人,为31.5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残障人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企业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门路

  今年45岁的胡小红,在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工作已经10多个年头,从门店的一名打磨工,到景区食堂的杂工。5月15日,作为残疾人的她对记者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吃上“旅游饭”,靠着打工挣来的钱,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

  在红酒小镇“就业扶贫车间”,残疾人李君说,刚来应聘时,还有些自卑,没想到夫妻两人都上岗了。“工作强度并不大,完全能胜任。我们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每月有六七千元,还有五险一金,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景区目前招收周边村民近百人就业,并优先选聘困难家庭人员和残障人士,已经有多位残疾人在景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景区相关负责人杨云曦如是说。

  前不久,网易旗下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网易云课堂”联合“微软公司”发布教育助残公益行动“微光计划”,向全体残疾人免费开放12个岗位的在线职业技能课程。其中,既有办公软件培训课,也有网易云课堂在家就能接单赚钱的商业插画课和播音配音课。

  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促进会是“微光计划”的指导单位,中国冬残奥历史上首枚金牌获得者、 中国轮椅冰壶运动员王蒙将作为联合发起人,把“微光计划”的信息传递给更多残疾人。

  视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这些由残疾人组成的特殊生产者,分布在山东济南市九羊福利钢铁有限公司各车间部门,最多时企业有700多名残疾人员工,占据了公司一半的工作岗位。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残疾员工的月薪最低达到3000元以上,特殊工种的月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很多能力出众、工作突出的残疾员工,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很多残疾人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支柱。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4.2万家残疾人用品相关企业。2017年~2021年,年度注册平均增速为16.1%。我国有福利院相关企业2.5万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1200余家,增速达10.8%。

  展现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新风貌

  造型各异的陶艺、活灵活现的木雕摆件、精美浪漫的花艺……这是记者在重庆市残联微笑集市看到的情景。

  重庆市通过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创产业特色品牌,旨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扩展文创产品设计合作及销售渠道,聚集更多的专业团队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特别是残疾学生。

  重庆綦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范世波说:“我想用陶艺养活自己,养活我的家人!”

  微笑集市作为重庆助残平台之一,通过文化助残的方式,将个人与集中生产结合起来,让销售走向市场化,让更多的人看到残障人士的文创产品,帮助他们实现稳定的收入。

  重庆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就业”的有机融合是实现残疾人暖心有尊严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许多残疾人通过专业培训,依托文创制作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或创业,增加收入。“十四五”期间,还将以微笑计划为抓手,持续搭建各类集市和平台,向大众展示残疾人文创作品,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展现新时代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新风貌。

  陈佳渝,被誉为“山城张海迪”、重庆自强自立的典范。因为小儿麻痹症,她虽然从来没有站起来过,可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学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并在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创立重庆联谊印务公司,服务于山城的新闻出版文化行业,成为人生赢家。

  助残双创,点亮未来

  “学习康复按摩技术,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这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助残日当天,伤残军人张朝红感慨地向记者讲述他的创业经历。

  参军期间,张朝红的眼睛意外受伤,随后他便在部队从事按摩针灸工作。退役后,张朝红结识许多难以就业的视力障碍人士,于是便有了开办培训学校的念头。2001年,张朝红在重庆渝北创立格兰云天康复保健职业培训学校,20多年来,10余万名残疾人在这里学习技能,实现就业创业。

  妆容精致、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笑容、插花作品精巧好看……见到汪林时,你丝毫不会将她和残疾人联系起来。

  36岁的汪林,于5年前患重症肌无力,一度心灰意冷。好在有母亲的陪伴和鼓励,让她渐渐走出了阴霾。“虽然当时有低保,但我想着,要负担医疗费用,还有母亲和孩子要养,我逼迫着自己去改变现状。”汪林透露,通过电脑,她自学经营电商,想着卖东西来增加收入,便参加了花艺创业培训。之后,她进入凤池荷语职业培训学校,成了一名花艺培训师。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分力量,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去获得技能,获得技能的他们再去售卖知识和服务,从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汪林说。

  记者在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看到,整个园区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设备齐全,无障碍设施完善,有专门的管理运营团队,设有办公区、休息区、会议室等功能区域,是以新文创、新农业、新科技、新电商产业孵化和双创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和功能定位的就业创业服务载体。

  孵化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将为重庆创新创业的残疾人提供办公场所以及项目咨询、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多元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为全市残疾人开辟就业创业的“幸福通道”。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