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现场】为了0.03毫米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班组现场】为了0.03毫米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24 08:29

  【班组现场】

  原标题:为了0.03毫米

  邵毅将载玻片放在金刚砂与水混合的毛玻璃板上,小心翼翼地来回摩擦,使岩屑的棱角一点点被磨平。

  他用右手三根手指的指尖紧紧压住薄片保持其水平,控制方向的同时感受力度的大小,尽量让微小的岩屑颗粒与金刚砂均匀接触,由粗到细精心打磨。他时而停下来,吐一口气,调整一下呼吸,时而俯身趴在桌上,侧目观察,微调着手指用力的角度。

  这是5月的一个下午,渤海湾的阳光和煦温暖。井场旁一间普通的录井地质房内,井场停钻循环。甲方监督、钻井队技术员、录井队队长围坐在一起,默不作声,焦急地等待着岩石薄片鉴定结果。

  邵毅是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地质研究解释中心的一名化验分析人员,岩石薄片鉴定是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的一项特色技术,通过分析鉴定岩石中的矿物组成,确定岩性及地层层位,帮助甲方准确决策、提速提效,被誉为地下迷宫“照明灯”。

  岩石薄片鉴定最难的,就是把直径两三毫米的岩屑手工打磨成厚度必须控制在0.03毫米以内的薄片,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

  邵毅首先挑选符合技术要求的岩屑样品,经过反复对比,他选取了10余颗符合要求的岩屑,然后把这些岩屑颗粒用冷杉胶固定在25x75毫米的载玻片上。

  接下来就是打磨岩石薄片。打磨薄片不仅技术标准高,而且时间要求苛刻。多耽误一分钟,停钻循环就多一分钟,浪费的是真金白银。

  “欲速则不达,打磨过程中最怕心浮气躁。操之过急就会导致岩样损坏,而力量过小,岩样厚度超过0.03毫米,则无法在镜下分辨矿物类型”。邵毅一边研磨,一边在放大镜下观察,直到把岩屑的一面磨成如同切割的镜面后,再换成另一面。

  十年磨一镜。邵毅专职从事岩石薄片打磨工作已经11年,经他打磨成功的岩石薄片20000多张,平均每天5张,被同事戏称为“磨镜之王”。日子久了,他时常用力的右手手指长出了厚厚一层老茧。为了保护视力,不影响磨制薄片时的精度,邵毅还逼着自己养成了很少玩手机、几乎不看电视的习惯。

  打磨终于结束,邵毅的额头沁出一层密密的汗珠。他顾不上擦脸,将打磨好的岩石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左手慢慢调焦,右手旋转载物台,眼睛盯在双目镜上认真观察。“泥质泥晶灰岩,具有下古生界岩性特征!”邵毅语气坚定。整个鉴定过程只用了35分钟。

  甲方监督、钻井队技术人员、录井队队长根据邵毅的结论,马上商量出意见。

  “进潜山了!继续钻进”。井队技术员走出地质房,向司钻下达了指令,井场上钻机又恢复了轰鸣。(赵春国 袁滨 王洋)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