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1级台阶,我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这31级台阶,我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24 07:50

  原标题:“这31级台阶,我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

  五月的阳光暖暖的。

  5月13日13时,阳光透过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机务段机车检修库棚顶的悬窗照进库内,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光束。正在检修作业的DF11型0143号内燃机车笼罩在光线之中,犹如置身舞台中央。

  董艳红站在机车旁,高高瘦瘦的她在机车庞大身躯的反衬下,显得格外瘦小。

  “这31级台阶,我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看着通向天吊操纵室的斜梯,董艳红的眼睛里有一种复杂的情绪。

  这31级台阶她上上下下走了整整32年。5天后她就正式退休了,今天是她退休前最后一次担当吊运工作。

  即将年满50周岁的董艳红是检修车间天吊组的工长,1990年她从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天吊组,一直干到今天。

  天车司机的工作是每天操纵着距离地面近10米高的桥式起重机(俗称天吊),吊运小到十几公斤、大到几十余吨的机车部件。“机车检修就像一台精密的手术,而我们就是主刀医生的助手,在医生伸出手时,能够快速、准确地递上最合适的工具,这是手术进程和效率的保障”。董艳红这样定位自己的职责。

  攀着斜梯,董艳红登上天吊进入驾驶室。闭合电源后,通电指示灯亮起。董艳红把手搭在控制手柄上,忽然停了下来,默默呆立了十几秒钟。地面上的检修工人谁也没有催促她,只是抬头静静地看着这个并肩作战多年的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短暂的沉寂之后董艳红踩响电铃,巨大的天吊伴随着响亮的铃声轰然启动,缓缓运行到机车的上方停了下来。今天这台机车是进行解体作业,董艳红负责将柴油机、散热器等部件从机车内部吊运出来,送到班组进行检修。

  铁路机车的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由于天吊远离地面且吊钩位于驾驶室的左侧,所以在天吊司机的视线里,地面上的部件不但很小而且始终是斜着的,操纵难度非常大。特别是机车的柴油机重达30吨,硕大的机体与机车两侧壁板的间距不足半米,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董艳红扳动手柄,吊钩从高处慢慢伸下来。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眼睛紧紧地盯着吊钩和地面指挥人员的手势信号,大气也不敢喘,身子一动不动,只有双手在轻微快速地调整着手柄。经过近20分钟的操作,柴油机从车体内稳稳地吊了出来,董艳红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这样的吊运作业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她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对于天车司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手感和空间感的训练”。这是董艳红常说的。

  为了提高大家的操作水平和学习兴趣,董艳红琢磨出很多有趣且高效的训练方式。她在地面上用线和铁桩布上弯道,通过“走迷宫”的方式训练大家吊运时的稳定性。她在橡胶墩上立住6个鸡蛋,用30多斤的重物吊放在鸡蛋上而不许压碎的方式训练大家精准的手感。她还用吊钩点火把、落靶心等方式训练大家的空间感,硬生生地把别人眼里的“绝望”练成了“绝技”。

  只要有生产任务,哪怕只有一个班组,甚至只有一个职工在作业,董艳红都要坚守到最后。工作繁忙时,她从6时一直干到19时多,除了下来吃饭、上厕所,全天都要呆在驾驶室里。有时半夜接到抢修的通知,她立刻从床上爬起来,连夜赶到单位。

  冬季室外温度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董艳红在天吊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抵御严寒,她在身上贴满了发热贴。夏季作业时,库内的高温空气悬浮在上方,正好将她包裹其中,她在闷热潮湿的“云雾”中往复穿梭……

  在吊钩起起落落之间,两个多小时吊运工作安全结束了,库内也安静下来。之前董艳红曾经无数次地想到过这一刻,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时,她并没有体会到预料中的轻松与解脱,心里有的只是失落和依依不舍。

  这里有她一路走来的青春,这里有她同甘共苦的工友,在这里她成就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董艳红脚下用力,再度踩响电铃,将天吊缓缓开向出发的地方。她知道这是散场的铃声。

  透过悬窗的阳光已经从机车的位置上移开,库内的光线也暗了下来。董艳红抬起头,发现暖暖的阳光照向了更远方。(韩勇 董治国 王燊)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