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工作就是“琢磨”洗衣机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用户的需求是没有尽头的,科研也是没有尽头的”

他的工作就是“琢磨”洗衣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17 07:30

  原标题:“用户的需求是没有尽头的,科研也是没有尽头的”(引题)

  他的工作就是“琢磨”洗衣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闻勇 文/摄

  “你注意过家里的洗衣机没?因为构造的原因,使用时间长了它的内桶会产生一层又黑又黏的脏渍和污垢,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这个困扰了用户很多年的问题,被我们团队解决了。”5月12日,海尔洗衣机超前研发工程师许升不无自豪地说。

  每天与各种实验、数据以及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衣服打交道,看似有些单调的工作,他却干得津津有味。从1994年大学毕业进入海尔从事洗衣机产品的超前研发,一晃就是28年。这期间,他主导及参与的科研专利有3000多项,成为行业内拿专利最多的人,他也见证了整个洗衣机产业的升级。

许升在工作室对有关部件进行测量。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做就要做到别人前头。”许升说,这是他们研发团队的一个信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引领行业发展,也是我们工作最有意义的地方。”

  说起在海尔的一次次重要创新,许升如数家珍。

  2002年,海尔自主创新了第四种洗涤动力模式——“双动力”。“在全球洗衣机行业近百年发展过程中,这是中国品牌首次开创自己的洗涤动力模式。”作为当年研发团队的一员,许升介绍,前三种洗衣机分别是美国人发明的搅拌式洗衣机、欧洲人发明的滚筒洗衣机和日本人发明的波轮式洗衣机。

  “前三种洗衣机的洗涤形态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只有一个动力方式。我们想,能不能把三种洗衣机的优点融合,缺点刨除掉。”许升说,这就诞生了波轮和双筒双力驱动设计的“双动力”洗衣机。凭借突破性的创新,双动力洗衣机获得了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这也是当年家电行业唯一一个金奖得主。

  2015年,世界首台双滚筒洗衣机在海尔问世,以互为平衡为切入点打破技术屏障,开创了“分区洗”的先河。2018年,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很多用户希望给衣物快速消毒。海尔即刻响应,许升和团队人员从大年初一到初三,通宵达旦研发出“高温消毒洗”云程序,用户通过程序升级就能把自家洗衣机变成“消毒机”。

  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创新动力来自哪里?在许升看来,很简单,就是来自用户。

  “有一年,我收到一封用户来信,来信者是上海浦东新区退休职工夏女士。她在信中说,洗衣机在使用过程中,内部非常容易存积污垢,产生细菌,能不能给洗衣机增加‘自动清洗’的功能?”许升说,他和团队早就有攻克这一难题的想法,但实现这项功能并不容易,因为当时免清洗尚属行业空白。

  夏女士所反映的普遍性用户需求,让他和团队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当时,业内基本都在研究如何“清洗脏桶”,但他们有个新的想法,从源头上解决,而不是等到污染产生后再被动消除。具体说来,就是洗衣机的内外桶之间设置一个“智慧球”,洗衣机工作的时候,桶内波轮转动洗衣服,内外桶间智慧球弹跳洗内外桶。

  “现在说说挺容易的,但是这一个小小的球,当时历经了几百种方案、上千次实验,才实现了技术成熟。免清洗洗衣机是海尔在全球范围的首创,破解了困扰行业的百年难题,产品投放市场后,成为各国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许升说。

  让中国创新走在世界最前端

  谈及20多年的科研坚守和孜孜追求,许升坦言,“海尔有绝对开放的科研环境和对创新百分百的支持,在这里,只要你有创新、有想法,就能一直做下去。”

  在许升和团队的背后,是海尔在全球建立的“10+N”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10大研发中心,根据用户痛点随时并联的N个创新中心,71个研究院、259个研究所及设计中心、1000多个实验室,2万多名研发人员……在海尔,可以迅速调动全球的研发、设计、制造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研发难题。

  “集团在科技能力布局方面提出目标:未来三年内将建立专项产业基金400亿元,研发投入600亿元,聚焦五大共性关键技术,实施核心科技攻关,并聚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许升说,他赶上了集团科技创新的新热潮。

  许升说,物联网时代体验至上,用户需要的是智慧洗护新生活方式,“我们正将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洗衣机各种场景结合创新,同时开展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在压缩机、新材料、芯片、算法等方向已经实现突破”。

  “引领,让中国洗衣机走在世界最前端。”这是许升和每个海尔洗衣机研发人员的愿景。为了保持与时代同频的创新活力和创新速度,他们团队每周都会动态扫描最新行业信息,洞察用户需求。不管排期多紧张,他们每个月都会动态扫描行业新公开的1000篇左右专利文章。

  “时代变化太快,用户需求升级太快,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我希望能够继续在海尔坚持科研之路,至少得干到退休。用户的需求是没有尽头的,科研也是没有尽头的。”许升说。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