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网红教师”的科研马拉松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石枫从实验失败中找乐,在未知领域里拓荒——

【巾帼风采】“网红教师”的科研马拉松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09 07:24

  【巾帼风采】

  原标题:石枫从实验失败中找乐,在未知领域里拓荒——(引题)

  “网红教师”的科研马拉松(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在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石枫是一位“网红教师”。

  她的走红不仅因为科研成就突出,也因为性格里的坚韧和力量。

石枫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34岁才攻读博士,石枫在科研路上并不占据起跑优势,但她把人生看成一场马拉松的心态,却让她在手性吲哚化学研究领域后来居上。

  她提出的全新研究策略,实现了新型手性吲哚骨架的高效和高选择性构建。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不乏国际顶级刊物。她还在202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现了江苏师范大学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石枫最近一次“破圈”是因为一本学术期刊。她在期刊封面化身“女娲”,身着火红裙带,手举化学结构凝成的“五色石”。她希望用这种生动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新型轴手性芳基烯烃-吲哚骨架的构建过程。

  穿越科学的迷雾森林,从一次次失败中找乐,科研路上的石枫正如她的“封面形象”,勇敢无畏,充满能量。

  “雕琢一块美玉”

  石枫的研究领域是手性吲哚化学,属于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一个细分方向。

  “简单说,就是研究具有手性的吲哚化合物。”石枫向记者解释,手性吲哚化合物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以及全球销售额排名前200的药物分子中,例如,从长春花中提取出的长春新碱就是手性吲哚化合物,可用于抗肿瘤药物。

  “手性吲哚化学属于基础科学,能为研发手性吲哚类药物提供研究基础。”石枫说,她希望能够发现手性吲哚化学相关的新反应、新性质,从而形成新理论和新知识,“力争能走上书架,进入教科书、形成专著,走向世界科技前沿”。

  “基础科学研究,也是为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石枫通过潜心研究,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些挑战性难题,为研发手性吲哚类新型药物提供了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方法和丰富的化合物库。

  见记者听得云里雾里,石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研发手性吲哚类新型药物就像是“发现并雕琢一块美玉”,研究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方法就像是“提供了好用的雕刻工具”,研究丰富的化合物库就像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原石”。

  在失败中找乐

  “做化学的女科学家本来就少,做有机合成化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机合成化学科研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需要沉稳心细。

  不过,石枫乐在其中。

  在她眼里,有机合成化学是一门合成的艺术,需要科研工作者去设计反应,去创造新物质,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浓厚的兴趣。“需要严谨,需要创新,更需要灵感的出现。”

  “我们做科研都是围着实验转,基本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左右,中午不能按时吃饭是常有的事。”石枫说,做实验必须保持连续性、集中注意力。有机合成反应需要时刻监测,不能中断,反应结束就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发生副反应,或者产物发生分解,导致前功尽弃。

  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

  在合成手性双磷酸(一种手性催化剂)时,石枫发现合成的不同批次的双磷酸催化效果很不稳定。为找到原因,她尝试了各种反应条件,甚至对过柱子(一种化学分离手段)用溶剂的体积和比例都精确地一一记录和优化。

  经过数不清的失败,她终于合成出了具有最佳催化效果的双磷酸。“在一次次失败中获得一点点新发现,乐趣自在其中。”

  鼓励女硕士深造

  “我带的很多学生对是否选择读博总是犹豫不定,特别是女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读博决心容易动摇。”石枫经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课题组的女硕士生继续深造。

  “我之前走了不少弯路,经过长期摸索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大学毕业后,石枫先当了3年中学教师,后来在江苏师范大学读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并经历结婚、生子,在外人看来,一切都很顺利。但她自己却非常自卑,因为“其他老师都是博士”。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彷徨,突然有一天,她内心深处潜藏的斗志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下定决心去深造,提升自己。

  2010年,34岁的她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她分外珍惜脱产读博的机会,每天学习、科研15个小时以上,双休日、寒暑假从来不休息。两年时间,她就完成了博士4年要求完成的科研任务,第3年,她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并申请了提前毕业。

  2013年,石枫学成归来,回到江苏师范大学工作。站在新起点上,她带领研究生建实验室、做科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陆续有9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1篇。

  “SCI顶级刊物论文,博士生都难发表,更别说硕士生,在非985非211、没有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江苏师范大学,这实在难能可贵。”同事们评价石枫,“像是石头上长出的枫叶,坚韧、艳丽,是有机合成化学领域‘万绿丛中的一抹红’。”

  “当年我还是石老师学生的时候,她就很拼,晚上12点,别人都走了,她还留在实验室里继续做实验。10年过去了,石老师还是这么拼。”谭伟是石枫带的第一位研究生,本想“混个文凭”的他受石枫影响,在研究生毕业后又攻读了博士,后来成了石枫的同事。

  业余时间,石枫最喜欢在校园里散步、奔跑,安静地思考。她最喜欢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坚持就是胜利。”这也是她在科研路上体悟到的人生真味。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