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技艺传承人苏献忠:精心雕琢 技法娴熟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德化白瓷技艺传承人苏献忠:精心雕琢 技法娴熟

来源:人民日报
2021-10-19 08:18

“绝活看点”

原标题:德化白瓷技艺传承人苏献忠——(引题)

精心雕琢 技法娴熟(工匠绝活)(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王崟欣

一块瓷土,烧制成洁白温润的雕塑;两三篾刀,勾勒出人物、花卉等众多鲜活形象。苏献忠,福建德化人,他潜心白瓷雕塑技艺30余年,打破了白瓷题材的限制,让白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走进德化白瓷技艺传承人苏献忠(见图,资料照片)的工作室,一张普通木桌、一块瓷泥、两三把尺寸不一的篾刀,这些便是苏献忠制作白瓷的主要工具和材料。只见他捧起泥稿,篾刀一勾一抹之间,手中的人物神态逐渐生动起来……

早在明代,德化白瓷便因那抹独一无二的“白”而蜚声世界。得天独厚的优质高岭土,加上当地匠人对技艺的雕琢,成就了德化瓷“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的美誉。

14岁那年,苏献忠第一次见到父亲用白瓷制作的塑像,惊诧于一堆瓷土竟能变成如此洁白而温润的物件。自那以后,他便踏上了学习钻研白瓷的道路。

不同于其他地区以器皿为主的白瓷,德化白瓷主攻人物雕塑。“这对制作技艺的要求更高。”苏献忠介绍,“制作过程的每一步不仅要考虑后期烧制会不会变形、开裂,更要追求塑像造型和气质的完美。”

苏献忠有一绝。用瓷泥制纸,每张的厚度仅有0.2毫米,苏献忠能将几百张瓷泥制成的“纸”挨个堆叠,烧制成张张分离而又完整统一的作品。“每叠加一层,都要考虑烧制时会不会变形和开裂。”苏献忠介绍。长期以来技法的娴熟,已能让他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一件几百张纸作品的制作,并一次烧制成型。

起泥稿、修工、制模、注浆、修坯、晾干、上釉、烧制……整整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最后成品的模样。观苏献忠制瓷,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一点声音。30多年来,苏献忠沉浸在这份“静”中,精心雕琢着技法……

作为第一步,起泥稿是最考验手艺人功力和耐心的步骤。一堆泥土,经巧手拨弄,造像便初具形态。紧接着的修工是重头戏,也是苏献忠的看家本领。“修工的效果直接影响成品塑像的形态与气质。线条是否流畅、瓷质是否细腻,考验着白瓷手艺人的功底。”苏献忠介绍。

在每件作品的修工阶段,苏献忠会不分昼夜地坐在桌前,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地重复几个动作:贴土、勾勒、描摹。或凑近或站远看,对着光反复检查,再贴土、勾勒、描摹……一件作品,有时他会修上一个月……待脱模后,还要再精修一遍。

泥稿之后便是入窑烧制。对于同一件泥稿而言,相差无几的温度会烧制出完全不同的色泽与形状。为了烧出想要的效果,人们往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而多年的经验,让苏献忠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往往能准确判断出一件瓷器最适宜的烧制条件。

在很多白瓷手艺人看来,不长的烧制时间,却是焦灼而漫长的等待。苏献忠说,直到现在,每逢开窑的那一刻,他都难掩激动。

“如果烧不出想要的效果,就需要回过头找原因,思考每一个步骤,再一遍遍重来。”最多的一次,苏献忠一年多都泡在一件作品上。

30多年来,苏献忠对于白瓷的热爱始终未减半分。每创造一个作品,从灵感的迸发到炉火的燃起,苏献忠不断突破传统德化白瓷的题材,让白瓷制作包罗万象。熟悉他的人评价:“只要他想,就没有他做不成的作品。”

如今,苏献忠更愿意让自己慢下来,在对白瓷技法极致追求的基础上,更注重作品态度和语境的表达。“现阶段,我想把德化陶瓷工艺中的传统技艺,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去。”苏献忠说。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