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农民”俞学文:三重身份里的三农情怀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全国十佳农民”俞学文:三重身份里的三农情怀

来源:浙江日报
2021-09-25 14:16

  原标题:“全国十佳农民”俞学文——(引题)

  三重身份里的三农情怀(主题)

  浙江日报记者 来逸晨 侯明明 通讯员 李增炜

  记者见到俞学文,是在武义县白姆乡金坑脚的更香有机茶基地。这几天,基地正在测试新一批自动化传感设备,每天早上8时不到,他准会出现。

  51岁的俞学文理着寸头、皮肤黝黑,说话和走路都风风火火。讲起他,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用“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头衔来介绍。但他却说:“我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

  20多年来,俞学文在浙江、广西、江西等地建立茶园6万余亩,推动数字化加工,带动10万名农民增收致富。

俞学文(中)在5G智慧茶园,与工作人员一起查看茶叶生长情况。浙江日报记者 魏志阳 摄

  他是企业家——“看数字做茶”

  清晨,漫山翠绿,空气里满是茶香。俞学文的茶园很“前卫”,这里,5G高清摄像头、5G微型气象站随处可见。

  “茶产业的竞争一直很激烈,我先带头试试新技术,为茶农们开辟一条科技创新的增收路。”今年年初,与茶叶打了20余年交道的俞学文,带领公司建成全省首个5G智慧茶园,并建设茶叶5G数字化生产线,实现从“看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做茶”的转变。

  “5G技术就好比老茶农的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照看着茶叶生长。”俞学文指了指对面山头高高架起的5G高清全景摄像头说,“它能看到方圆500米内每一片茶叶。有没有虫害,我和农技专家在后台电脑上一拉近镜头便知。”他又俯身指了指地下,原来,茶田里还埋着能感知风雨、土壤温湿度的5G传感器。它们都与云端平台实时相连,通过科学建模,为茶农们提供茶叶长势监测、采摘预测、虫情测报、土壤水肥和防冻害管理提示等。

  制茶车间内,一条条5G流水线有序排列。中秋佳节一过,秋茶采摘开始,这里又忙碌了起来。“做茶一共10多道工序,现在人力成本比以往减少90%,茶叶品质更加稳定,生产效率也提高4倍。”俞学文颇有些自豪。

  “老俞,你来看看,今年我的夏秋青叶怎么样?”老茶农鲍祝伟来串门。“我给老俞供青叶,从来不用担心天气不好青叶卖不出好价格。”鲍祝伟告诉记者,他已向俞学文供应了19年有机茶青叶,相比别处,去年的90多万斤青叶能有90万元以上的增收。“茶农种茶遇到什么困难,找老俞,他都会想办法帮忙解决。”

  与茶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收购保护价”的利益保障机制——多年来,俞学文为广大茶农的利益投入无数心血。作为“更香”董事长,他始终扎根一线,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种茶制茶经验,在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清洁化生产、新品种开发等领域攻坚克难,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运用新技术助力10万名农民增收。

  他是村主任——“共同富裕,我们村一个也不能少”

  “舍良,合作社最近怎么样?”大多数时间都在全国各个茶叶基地到处跑,俞学文却时刻牵挂着武义大山里的老家青坑村,时不时致电村委会副主任郑舍良询问。

  原来,前几年,看到村集体经济仍然不见起色,俞学文意识到,要带领村民共富,“造血”比“输血”更重要。于是,他牵头成立了大源香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400多亩地,自掏腰包买下3000多棵红心蜜柚苗,组织社员们试种。

  听闻村合作社的20多位成员最近赋闲,俞学文立马安排大家伙到40公里外的更香有机茶基地帮忙。“多开一天工,村民家里就多一份收入。”他说。

  下午2时许,忙完茶园的事,俞学文便驱车赶往青坑村。这儿是他的老家,今年已是他担任村委会主任的第13个年头。

  笔直干净的村路、清澈见底的水渠、锦鲤嬉闹的荷塘……这是大山深处一个美丽的村落。同为土生土长的青坑村人、村干部俞金飞回忆,10多年前的青坑村还是个落后的小山村。“这些崭新的基础设施都是老俞出资改造的,我们村竟然也变成了‘别人家的村子’。”

  村里屋前屋后都是蜜柚树。47岁的村合作社成员郑水平正在修剪家门口的蜜柚树,看到俞学文,他老远就打起了招呼:“你看,这蜜柚树长势多好,明年肯定会有好收成!”

  和许多村民一样,郑水平也曾外出打工。几年前,因家里老人卧病,他不得不回村照料,全家五口的生计都指望着几亩莲子和茶叶。“多亏了俞主任,他让村民有活干,给我们发工资。”郑水平说,“现在,我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明年就能收获第一批果实,按1亩产1万多斤算,产值能有2000多万元。”俞学文掰着手指算起账来:蜜柚种好了,留守农民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调动起来,村里富起来,更多年轻人才能放心回乡创业。

  “共同富裕,我们村一个也不能少。”夕阳西下,俞学文还在合作社的蜜柚田里忙活,干劲十足。

  他是人大代表——“为农民代言,我义不容辞”

  “我的办公室,就在农村,就在田间。”

  连任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常年奔走在乡村、基层一线调研,多年来提交的建议、参与的议案,基本上关注的都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等“三农”问题。

  “如何当好人大代表,就跟当初我问自己如何当好村干部一样,要多往田间地头走,善观察、会思考,更重要的是把心放到这上面来,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俞学文说。

  他注意到,我国每年有1.1亿吨的竹资源被闲置,提出“将闲置竹资源采用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充分利用”的建议,既能提升竹资源附加值,又能增加农民就业;针对农业产业低小散的问题,他从土地改革、发展富民产业、政策兜底三方面论述,探索破解之法;针对新形势下基层治理问题,他提出“推广‘后陈经验’ 深化源头治理”的建议,为实现基层善治出谋划策。

  除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俞学文还非常关心山区孩子的成长。走访中,他看到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缺少陪伴,导致沉迷于网络,于是领衔提交了关于制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议案。与此同时,俞学文利用自身茶基地位于山区的便利,与一些山区学校常年开展对接,组织研学游、托管班等公益活动,丰富山区孩子的课余生活。

  “为农民代言,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俞学文一直坚守的初心。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