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娜)正在召开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一份呼吁建立完善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层次职业伤害保险体系的提案引起了工会界别与会委员的讨论。作为提案人,四川省政协委员周键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庞大,但大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能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涉及的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解决、在措施上面完善。
四川省总工会通过开展“2021年全省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情况调研”了解到,因劳动关系不明确,大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能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58.1%的调查对象应企业要求,购买了低缴费比例的商业意外伤害险,但其保险费用基本由劳动者本人负担,赔付低,且无法享受工伤医疗等相关待遇,难以替代工伤保险;此外还有16%的调查对象既没有工伤保险,也没有商业保险,他们的相关权益基本没有保障。
基于上述现状,周键建议从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推动职业伤害保险试点、鼓励多种商业保险参保、加强职工互助保障等着手。如,借鉴江苏、广东等地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经验做法,探索将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实现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适度分离,增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直接参加工伤保险的模式。“例如可以设计按接送单提取一定比例或者每天扣费用于此类保险费的缴纳,工伤中的工作时间可按照接送单或上线的时间进行认定等。”周键举例称。
周键认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职业伤害保险前期政策研究,摸清高风险职业(或工种)及其人数,重点调查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职业伤害发生率,测算确定其缴费主体、缴费方式、缴费比例和赔付标准等,加快职业伤害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或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优势,鼓励保险公司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点,灵活设计缴费方式、保险责任,推出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险、重疾险、商业医疗险等,供劳动者和平台企业选择购买,满足不同劳动者和平台企业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多保障充分、服务高效的保险产品。
加强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建议也获得众多工会界别委员的认同。大家一致认为,开展职工互助保障业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要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特点,开发适合的项目,鼓励和吸引劳动者积极加入有关互助保障计划,进一步减轻劳动者因病因伤带来的经济压力。工会也要加强互助业务工作指导,推进完善“互联网+互助保障”发展模式,方便劳动者通过网络进行参保和理赔,为其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