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带出高徒,才是创新得以延续的根本”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山东寿光:“带出高徒,才是创新得以延续的根本”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1-19 07:57

  【创新在一线】

  原标题:一个成立仅3年的工作室不仅创造出3600万元的价值,更带出120多名独当一面的人才——(引题)

  “带出高徒,才是创新得以延续的根本”(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潘来奎

  阅读提示

  一个工匠就是一粒种子,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孵化器。山东寿光市各级工会广泛组织“名师带徒”,挖掘和发挥企业内部首席技师、创新能手、金牌工人、熟练技工的传帮带作用,鼓励企业在一线打造更多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小组。一批技术工人在“名师”的引领示范下迅速成长,也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一个面积52平方米、成立仅3年的工作室能创造多大的价值?答案是3600万元。创造这项业绩的是位于山东寿光的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周建章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寿光市,还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师带徒”的创新模式,为创新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能”,既让一批技术工人在“名师”的引领示范下迅速成长,也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一个工匠就是一粒种子,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孵化器

  黑黑的脸膛、结实的身材、一脸憨厚的笑容,周建章给人的第一感觉貌不惊人。翻看他的履历会发现,从1991年工作开始,他在钳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1991年,初中毕业的周建章进入寿光市齿轮箱厂当上了一名钳工。“我们行业内有句老话,五年入行十年懂行,一通百通是钳工。这个活不仅又累又脏,在精细度上要求也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周建章说,当时师傅带了十几个徒弟,要求非常严,每天抡锤子上万次,手上经常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四流道涡轮壳是一种新的涡轮壳,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百分之十的油耗,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我们根据发动机性能要求设计出了这种涡轮壳,但是零件的制造难度非常大,内部结构复杂而且狭小,模具分型、铸造成型难度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属于铸造领域的技术空白”。回忆起当初的研发历程,周建章仍然记忆犹新,为了验证一个方案的可操作性,获取现场真实的数据,会整夜跟班生产,不记得有多少次彻夜不眠,不记得经历过多少次失败。

  “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这么较真?但是如果放弃,就意味着公司投入的所有研发成本将白白浪费,还会失去占有市场的先机!”让周建章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一年的摸索,这款产品终于研发成功,拿下了两项发明专利,填补了铸造领域此类零部件制作技术空白,对高端发动机增压技术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个工匠就是一粒种子,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孵化器。自从2018年12月“周建章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便把更多精力放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来。

  “名师带徒”,培养出一帮“能担事”的新人

  “作为一名基层的工匠,我觉得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创新就是要突破常规,创新最大的敌人就是墨守成规,只有打破原有的规则才能创建新的法则”。对于创新,周建章有着自己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个舒适的环境,沉浸在一时的成就里面时,无法再进一步,那你就只能止步于此。我习惯把这个阶段称为技能舒适区,而这时候往往会被你的竞争对手超越”。

  周建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涡轮壳一模四腔模具项目我带领技术团队做了80多次试验,耗时近一年,报告写了8万多字。”周建章说,最终克服了模具变形、间隙过大、制芯困难等问题,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名师带徒”,培养出了一帮“能担事”的新人。

  在“周建章劳模创新工作室”,除了各种加工设备,墙角旮旯里还堆满了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这些是周建章和徒弟们加班加点时的物资保障。“周老师带徒从来不会大包大揽,只是给我们指明工作方向和需要攻克的难题,剩下的由我们自己来做。当我们遇到过不去的坎,师傅会及时出现,精准指点迷津”。尹国保是周建章众多徒弟之一,如今是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的骨干。

  在新型学徒制的模式下,周建章率领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各类创新攻关项目85项,申请专利达2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60多项,创造效益3600万元。他先后带徒120多人,目前都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他说:“带出高徒,才是创新得以延续的根本。”

  为创新工作室建设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能”

  在寿光,像周建章这样通过“导师+创新工作室”模式取得不菲业绩的创新工作室还有不少。鲁清石化的潍坊工匠、锅炉操作工王桂平带领的团队,6年间完成革新成果20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

  去年5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技能专家、大国工匠高凤林受聘为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李冠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导师,“导师+创新工作室”模式就此逐步推开。导师制的引入为创新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能。

  寿光市各级工会广泛组织“名师带徒”,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在一线打造更多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小组,挖掘和发挥企业内部首席技师、创新能手、金牌工人、熟练技工的传帮带作用,以传授和学习技术绝活为重点,一对一结对子,一对多传帮带,整体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据了解,寿光市总工会积极培育“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倡导“改善就是创新,全员皆能创新”的理念,在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创新创效从我做起”大讨论;以“劳模故事+”为引领,21名创新工作室导师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宣讲,4.63万人次的产业工人在劳模的引领示范下迅速成长。截至目前,寿光市已命名的各级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各类创新攻关项目210项,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达112项,提出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1200项。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