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工会组织参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作研究】工会组织参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1-01 07:36

  【工作研究】

  原标题:工会组织参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刘丰伟 李娜 李德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以“奋斗者”“追梦者”为代表的劳动主体,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下简称“三个精神”)为标志的精神谱系进行深刻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先后印发文件,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导和遵循。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也不断丰富完善,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终身性、发展性、全民性、系统性等特点。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范围既包括大中小学生,也应包括在职职工、普通群众等全体国民。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系统建构,教育空间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场域,只有多方协同,五育并举,同频共振,才能确保劳动教育的连续性与实效性。

  工会组织在推动全民劳动教育中拥有独特优势与价值,是职工劳动教育的主导者,群众劳动教育的重要引领者,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当前,劳动者的创新创造能力及劳动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积极培育“三个精神”,对提升职工素质,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社会群众及参与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方面,各级工会可充分发挥宣传引导、资源阵地、理论研究等作用,推动形成劳动光荣、尊崇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调查发现,各级工会立足职能定位,全方位、多渠道参与,在推动劳动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劳模工匠为引领、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强职工“三个精神”培育;发挥工人文化宫、劳模纪念馆、工人运动历史馆等场馆阵地优势,广泛开展“三个精神”宣传教育;协助学校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等。在推进新时代全民劳动教育过程中,工会组织应找准切入点、发力点,多措并举,为职工、群众及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以劳动文化为载体,加强职工“三个精神”培育。一是将“三个精神”培育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党员对群众的示范性和感召力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劳动文化融入职工“三个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评优评先、劳模选树、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将“三个精神”培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年度职工培训相结合,建立协同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三是从劳动文化入手,全方位打造职工“三个精神”培育环境。包括建设企业场域教育氛围,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育等。

  以平台资源为阵地,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引导。一是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工匠、先进模范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劳模工匠大师等优秀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通过组织开展视频大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主题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尊崇劳动的良好风气。三是加大劳模纪念馆、工人运动历史馆等场馆对社会各界的开放交流力度,发挥工人文化宫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为广大职工及社会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培训、文体娱乐服务和文化社团等服务。

  以劳模工匠为依托,助推学生劳动教育。一是持续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并推动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搭建体现工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一方面积极联系行业企业,发动其开放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劳动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推广工会特色志愿服务,设置劳模工匠公益服务岗等,支持学校组织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助力学校劳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推动学校聘任优秀劳模工匠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试验推广现代学徒制;另一方面邀请学校劳育教师深入劳模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提升劳育教师的劳动素养及专业化水平。四是充分发挥工会院校学科建设及理论研究优势,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着力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刘丰伟、李娜单位为山东管理学院,李德强单位为烟台日报)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