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总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提升工会组织服务力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江西新余市总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提升工会组织服务力

来源:中工网
2021-11-08 13:38

  进入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对象、领域、任务、方式等发生许多新的变化,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了许多新的期待。为进一步提升工会组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新时代职工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总工会以政治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根本,走出了一条以“五化融合”为特色的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提升工会组织服务力的路子。

  在开门办会上转动,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让桥梁更稳固,纽带更紧密,就必须走出自我封闭、内部循环的状态。新余市总工会牢牢把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着力从“关门办会”、“自说自话”向“开门办会”、“大合唱”转变,从“被动社会化”向“主动社会化”转变,主动融入社会运行体系,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活跃度,彰显工会组织的群众性。一是在政治引领上加力,将社会组织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本着“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建会指导。2018年率先组建了新余市社会组织工会联合会,推动区域内274家社会组织建立工会,发展会员5200人,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工会覆盖面。以此为基点,建设了市社会组织职工之家,开展工会和社会组织融合发展。比如:新余市劳模协会会长到市总工会担任兼职副主席,渝水区总工会一名正科级干部到水北商会工会担任副主席,新余三江合律师事务所工会主席当选为江西省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评选为市劳动模范等。二是在服务中心上添薪,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利用社会组织智力荟萃、代表广泛的优势,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工会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组建劳模志愿服务队,开设“劳模讲堂”,为劳模服务职工群众搭建直播云平台;引领劳模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抓好职工技能提升平台建设,实施会企联动,开展“课堂设在工厂”活动,助力人才强市战略;服务职工就业创业,建立工会、企业一体化劳动用工信息平台,为企业招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在孵化组织上发动,实现工作队伍专业化

  新时代职工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多样,也更加细化、分化,为此,必须在提高工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上下功夫。为更好满足职工群众的需求,新余市总工会于2021年3月培育孵化了直接服务工会工作的新余市和美工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以“激发职工工作活力、促进职工健康发展、提高职工幸福指数”为工作目标,广泛吸纳社工、志愿者、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退休法官、检察官、社区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专业化人才,成立了“工小美”职工公益服务队,开展培育基层自组织、帮扶困难职工群众、开展职工法律和心理服务等社会化专业服务。新余市总工会通过向和美工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业务指导、经费保障、场地支持、宣传推广等方式,以项目化运作,帮助其逐步融入工会服务性业务工作。同时,注重打造新余和美工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搭建起工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联系的桥梁,提升工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融合度,实现了工会组织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工会组织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服务职工群众的“手臂”进一步延伸,服务职工群众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在把握需求上主动,助推服务供给精准化

  全面精准掌握职工群众的需求,提高工会服务供给侧质量,是满足职工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前提条件。为此,新余市总工会积极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开展职工服务需求调研,将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愁所盼转化为工会服务项目,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提供的服务内容日益精准精细。针对工会组织开展法律服务不专业,职工群众认可度不够的实际,联系引导社会组织采取“社会组织+志愿者”的模式,分县区组建包含法律援助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健康工程师等在内的专业“三师”服务团队和“沙龙茶叙”劳动争议调解室,为企业和职工群众提供法治体检、法律宣讲、法律援助、模拟法庭、法律智库、心理咨询等专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关爱困难职工零打碎敲,职工群众获得感不强的实际,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幸福来敲门”—新余市困难职工关爱行动,实施“邻里互助”、“助力微心愿”、“益起来拜年”、“留余过大年”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困难职工项目,从物质上帮助困难职工解决急难愁盼事项,从精神上给予寡居职工以慰藉。针对交友联谊活动形式固化,单身职工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开展“鹊桥相会”—单身职工联谊交友活动,2020年以来,根据单身青年的职业、年龄、爱好等不同需求,按大场、小场、专场等不同形式,开展单身职工联谊交友活动10场,参加活动的职工累计700多人次,牵手成功40余对。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样化利益需求,工会组织了解度不深的实际,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专项调研,采取发放矿泉水扫码,送慰问品上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精准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需求,为市总工会出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十大行动”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打通瓶颈上联动,创新服务模式多样化

  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和社会工作的开放性,决定了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提升服务力,必须面向社会治理的最基层,直达职工群众的最末梢。新余市总工会不断创新工会和社会组织融合服务的手段和模式。一是指导参与。根据不同类别的行业、企业集体协商的重点内容,采取向社会组织购买集体协商指导员岗位的形式,分别向相应行业内的社会组织聘用集体协商指导员,由他们负责推动相关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规范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程序,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制度,搭建沟通平台,畅通职工诉求表达通道,将基层企业更好地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建立平台。打造“法院+工会+社会组织”劳动争议诉调裁服务平台,在做好前置化解劳动争议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引入新余市和美工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法院+工会”诉调裁对接机制建设,按“法院派单、平台接单、工会买单”的工作流程,实现职工劳动争议诉调裁“一站式”化解,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全过程得到维护。平台自2021年8月份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诉前劳动争议18件次。三是下沉社区。在社区建立职工服务综合体,采取“工会+三社”(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的模式组建职工社团,探索以社区内的职工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工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模式。组织有专长的职工成立服务团队,针对性开展服务社区职工群众的志愿服务,示范性开展职工读书、亲子、插花、合唱、社区治理等服务活动,真正打通了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米”,切实把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强化管理上促动,力求内部运作自主化

  提升社会组织服务工会工作的效能,有赖于工会与社会组织规范合作、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新余市总工会在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致力于形成稳定的制度化服务契约关系。实施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工作阶段性要求和具体目标,明晰双方职能角色,划定权责范围,确保社会组织在服务职工群众过程中的相对自主性,使社会组织在助推工会组织服务力提升上回归其职业本位、专业本位,最大化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作用。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在服务成效、经费使用、职工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实施全过程监管,有力地提升了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服务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胡春华 熊建勇)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