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总工会:“一对一”岗位帮带 助力“工匠精神”在班组落地生根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福建泉州市总工会:“一对一”岗位帮带 助力“工匠精神”在班组落地生根

来源:中工网
2021-09-23 13:24

  中工网讯 “从班组的一名普通焊工,提拔为班组长,是公司对我技能水平的认可,但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今年,对于32岁的湖南籍农民工刘四强来说,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了一步大的跨越。

  “一对一”岗位帮带 让班组搭上成长“快车道”

  9月22日,在福建厦兴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路机班组生产现场,弧光闪烁,焊工们忙碌着装配新一批机械装备。

  班组长刘四强说,给自己职业生涯带来改变的,正是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送教入车间、入班组,开展“一对一”岗位帮带,推行特色化、个性化、定制化教学模式,让工匠精神在班组一线落地生根。

  作为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之一,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按照“二元制”工匠人才培育机制,采取送教入班组、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从职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师带徒等多方面开展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工作。

  今年7月1日,厦兴重工机械的焊工刘四强与泉州工匠、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检中心讲师陈江兰正式签订了师徒协议。在师傅陈江兰的帮带下,刘四强的焊接技术从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开启了加速模式,个人职业成长也搭上了“快车道”。

  据悉,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现有机器人培训老师13名,其中泉州工匠2名,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泉州市技术能手2名,泉州市金牌工人2名,福建省金牌工人3名。

  “现场”解决问题 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生产的每个细节

  福建泉州是制造业大市、用工大市,吸引全国各地的200多万务工人员来泉工作和生活,其中产业工人170余万。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前沿阵地,是培育产业工人队伍的主战场之一。根据调研发现,部分民营企业对车间班组技术人才的培养,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班组员工的技术成长局限于一个车间,甚至一个班组之内。由于平常生产订单多、工作繁忙,班组员工接触新技术、新理论的机会就更少了。

  因此,将科学的实操技术和最新理论带入车间、传入班组,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青年一代班组员工中萌芽、生长,打造“工匠型班组”,班组的发展才会更具活力。

  据刘四强介绍,“在培训基地老师到班组教学之前,班组员工都由车间的老师傅帮带,但是老师傅本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技术知识都来源于其他老焊工的经验积累,在代际传承中,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徒弟们就只能凭感觉摸索,凭经验积累。这样一来,班组员工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班组员工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由于许多班组员工没有经过理论和实操的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讲不出,技术操作存在诸多细节问题,这给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埋下不少隐患。”泉州工匠、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泉州分院培训与业务室主任、福建特检院—库卡机器人学院负责人吴福森介绍说。

  纠正焊接的手法,正确处理焊接间隙,焊接外观如何更美化……培训老师走进班组一线,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地,手把手现场教、现场讲。班组员工在岗位现场听、现场学。通过现场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再集中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教促学,学以致用,让工匠精神直接注入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在车间现场落地生根,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益,让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实在在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加强班组建设  推动企业、职工“双赢”

  “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对接口最好要留有1至2mm的间隙,这样焊接起来外观又好看质量又好”“厚板需要开坡口的没有开,对接板一般都要求开坡口”“如果电流、电压把握不准,就会导致焊丝熔覆,效率就降低了,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针对在岗位帮带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陈江兰说,培训老师会采取集中授课,用PPT的形式,把存在的问题、焊接缺陷会带来什么后果,直观地为班组员工讲解,让他们学会如何避免焊接缺陷,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老师‘一对一’岗位帮带,班组员工学习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得到保障,企业、员工都对培训老师很认可、很佩服。”刘四强所在的路机班组,现有6名员工。他笑着说,成为班组长后,还跟陈江兰老师请教了许多关于班组现场管理的知识,受益匪浅。

  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茂泉表示,泉州市总工会通过发挥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和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工匠人才培育模式“新矩阵”,推动工匠精神进车间、班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安全型、效益型、和谐型的“六型”工匠班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装上了一个“加速器”。

  据悉,2020年以来,泉州市总工会在机械智能制造、集成电子电路、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新材料、陶瓷雕艺等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链建成首批13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3年内将建成30家。同时,自今年开始,将用3年时间打造100个“工匠型班组”,重点扶持30个示范性班组建设,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截至目前,泉州市首批13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培训426场次,培训职工23588人,其中5784人晋升职业技能等级,1500多人成为各行业、各领域技术骨干、优秀班组长。(李亮 王子凡 谢显能)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