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领导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力量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红色地标全新亮相

从党领导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9-01 11:15

  原标题: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红色地标全新亮相(引题)

  从党领导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力量(主题)

  9月1日,全新亮相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展览正式举行开幕仪式。两座红色革命旧址以全新的多样化展陈方式,重点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引导广大党员、工会干部、职工群众从党领导百年工运发展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受访者供图

  全新亮相 发挥工运文化资源宣传教育功能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南路,由刘少奇题写的牌匾熠熠生辉。

  201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提升改造正式启动,以“小空间、精策展”为理念,将两层空间划分为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两个展区,通过新内容、新形式、新工艺、新科技,打造全新的展陈空间,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及其在广州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

  穿过东园文化广场,是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所在地东园,始建于清末,是当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占地2.5万平方米。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改造提升项目于2020年8月启动,依照文物修缮“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建筑、陈设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对东园门楼、红楼、荷花池等进行修缮保养,对室外园林及周边环境进行重新设计,适当增加新元素,如工运丰碑、宣誓平台等,完善教育功能,丰富整体内涵,还对红楼内的展陈重新规划布置,丰富形式,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以适应新时代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

  重中之重 突出展示党对中国工运实践的核心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这标志着全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式实现了全国工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揭开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的篇章。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爱国政治大罢工,彰显了工人阶级团结御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因此,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运实践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两处旧址改造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顾百年广东工运史,是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自发走向自为,不断艰苦奋斗、成就辉煌的历程。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创业创新的建设时期,还是在砥砺奋进的改革开放征程中,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指挥,按照党的部署行动,围绕党的纲领和不同时期确立的中心任务,前赴后继、奋勇拼搏、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走进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巨幅的《1926·少奇同志在全总》映入眼帘,这幅由著名油画家潘嘉俊创作的艺术品,结合复原展示空间,生动再现了1926年刘少奇同志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处工作时的情景。旧址内,天花与展墙形成双重叙事,天花展示党的重要决议内容,展墙展示与之对应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活动,直观呈现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此外,展览在中共党史体系下,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发展历史,分为“创建:全总的成立”“领导工人运动”“培养工运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发展工会组织”“前行:永远跟党走”6个部分,以中共一大至中共四大关于工会与工人运动的重要决议为轴心,将各个部分的内容串联在一起。

  改造升级后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则打破原有展览线性的参观路线,重新规划展厅空间。通过空间的处理,用陈列语言展示中国共产党与省港大罢工之间的关系,特别突出省港大罢工领导人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关系。陈列展览主要从“工人运动 开启新篇”“省港罢工 震惊中外”“省港工运 历史丰碑”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从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广州、香港的工人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举行的反帝爱国政治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的历史。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省港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历史地位,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运实践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受访者供图

  丰富文物 实现展示内容和策展思路突破

  两个展览主创团队历时两年,系统挖掘、整理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工人之路》、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号》等珍贵史料,厘清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港大罢工历史,特别是1925年至1927年全总在广州的历史史实。在展示形式上,注重不同类型文物的展示设计和分配组合,达到“透物见史、以物见人”的展示效果。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展览以文物为核心,从馆藏数万件(套)文物藏品中,甄选出209件(套)(含珍贵文物55件(套))首次集中展出,文物数量较提升改造前的基本陈列大幅扩容。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首次展出全总在广州创办工人学校和劳动学院的情况,明晰各个学校创办的时间、地点、教学方式、师资、学生等,实现了展示内容和策展思路的突破。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展览改造提升,文物共计87件(套),照片200余张。展览中,首次展出大量反映大罢工保障细节的文物。其中有一封来自1926年12月7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写给中大校委会的信,希望中大搭建留医场所,解决罢工工人治病问题。

  在本次改造提升过程中,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新增征集了省港罢工委员会颁发的“特等爱国证章”。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广东各界积极行动,争取罢工胜利。参与罢工的各界人士先后在广州市发起“援助罢工周”,并于1926年2月8日起采取举行大演讲、开游艺会、售门条(上书“人民更团结,罢工就胜利,罢工胜利,广东太平”)、赠售援助罢工纪念章、向各罢工工会发送“反帝国主义先锋”缎旗等形式,援助罢工运动。这枚“特等爱国证章”即是这时期所颁赠。据悉,目前国内仅看到省港罢工委员会颁发的“头等爱国证章”和“各界拥护省港罢工优等纪念章”,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征集到的这枚证章,是目前所知的较高级别的纪念证章。

  此外,展厅内陈列的一些史料、书籍也非常珍贵。在第一部分陈列的1920年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是中国最早介绍和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一期专刊。该期刊有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各界名流专门为国际劳动节撰写的文章和亲笔题词,还有各地各界工人组织开展纪念活动的情况报道。劳动节纪念号虽然没有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但着手对工人阶级进行教育和启迪,促使他们意识到通过阶级斗争来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性。

  现代手段 应用新科技与视觉技术丰富体验

  全新的展厅、全新的展览、全新的服务、全新的体验。两处旧址在展览形式设计和艺术制作上打破传统文物陈列模式,精心打造多个交互式的文物展示平台,提升革命文物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展览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走进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按照展线顺序,依次设置“启航”“全总成立”“工友之家”“劳动学院”“三劳大召开”“工会证章墙”“永远跟党走”等重点展示区域,每步入一个展区,主题场景随之变换,参观情绪相应调整,营造出强烈的观展节奏。观众驻足观看衣物、饭券、车票等文物展品的同时,可通过触控联动平台,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劳动学院展区,文物展示融入工人夜校的课堂陈设中,构成多元素叠加的立体叙事空间。观众静坐课堂,彷佛置身历史现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人夜校的历史氛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复原陈列中,首次尝试引入3Dmapping精准投影技术,设置“会馆风云”多媒体展项,立体、生动地演绎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从惠州会馆到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再到如今的时空变迁与风云故事。新科技与视觉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展览则设置了5个重点多媒体展项,序厅的《省港大罢工史迹》短片,对省港大罢工爆发的社会背景、主要事件作了客观陈述,使观众对省港大罢工有了初步了解,引导观众后续参观的情绪。省港大罢工全面爆发幻影成像,基于“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由立体模型场景、造型灯光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影视播放系统、计算机多媒体系统、音响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将所拍摄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进而实现大场景的逼真展示,情节内容以庄重、宏大的风格呈现,以“事发沙基”“坚强堡垒”“英勇先锋”三个主题故事环环相扣,剧情紧凑,提炼出来的“工人游行之壮观、沙基惨案之惨烈、组织运作之有序、工人纠察之英勇”等故事情节,呈现丰富的叙事空间和信息含量,创造出具象化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捕捉到省港大罢工全面爆发的波澜壮阔历史画面;二楼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沙盘模型,通过滑轨屏和物理沙盘模型的无缝衔接,表现效果优美、逼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可延展性。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当年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组织运作情况,为观众打造了轻松愉悦的知识获取平台。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