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系统化培育“时代工匠”落地有声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拓宽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成长之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系统化培育“时代工匠”落地有声

来源:中工网
2021-08-17 09:11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让身边默默无闻的能工巧匠们得到尊崇?如何打造和拓展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的成长之路,让更多的时代工匠涌现出来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系统化时代工匠发掘和培育模式,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

  时代工匠“红”了,“工匠学院”办了

  吴江区总工会主席陆斌介绍,所谓系统化培育模式,是指通过和媒体联手举办时代工匠、红色工匠评选等群众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时代工匠、红色工匠精神,提升能工巧匠们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激发更多的人成为能工巧匠;同时,结合吴江作为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试点区的优势,围绕吴江产改思路,创办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做实“寻武堂”工匠培育品牌,拓宽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成长之路。

  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贡献聪明才智。三年来,围绕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吴江不断探索,点面结合,多措并举,取得实效。2019年,吴江举办首届时代工匠寻访活动,全区百万人才参与网络推荐,取得轰动效应,各行各业推荐出的3000多位时代工匠候选人中,推举出20位“时代工匠”,20位“时代工匠”提名奖。2021年,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吴江开展新时代吴江“红色工匠”寻访活动,发动12000余人次参与推荐并产生约5500名候选人,将最终评选出“红色工匠”金奖20名、银奖20名、铜奖100名。在此基础上,思考和探索建立系统化培育工匠机制,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2月,省总工会批准建立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2021年5月,江苏省首家工匠学院——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揭牌启用。

  陆斌介绍说,工匠学院有三大目标任务:一是着力把工匠学院打造成具有江苏特色、全国领先的职工技能竞赛基地,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发挥作用;二是打造成工匠精神传承的基地,培育更多江苏工匠;三是打造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试验田,为全省产改工作创造更多的先进经验。

  在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创建的一年多时间里,吴江围绕系统化培育能工巧匠,进行了多层面、跨地域的探索实践。比如,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发挥“工匠种子”和“精神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百名工匠领衔、千家企业覆盖、万名技工受益”局面。建立劳模专家和工匠人才智库,开展“劳模工匠进课堂,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各类讲座、技术指导及帮带服务。

  赋能“寻武堂”,技能培训生根发芽

  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中,“寻武堂”学院的核心,仿佛大学的系科。

  陆斌说,吴江有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缆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每个产业都将有各自的“寻武堂”——将打造“寻武堂”工匠培育品牌,实施“寻武堂”工匠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技能素质全域提升工作格局。

  对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对“寻武堂”,吴江区分外看重。苏州市吴江区委副书记钱斌在《新华日报》“思想专刊”撰文,系统而思辨地介绍——在建立“寻”的机制上,积极开展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吴江时代工匠”寻访活动,激发全社会“学习工匠”的热情;在优化“武”的体系上,联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探索“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力标准体系”建设,总结提炼全国首个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力建设的规范标准。 

  开展“建功立业”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完善“青吴嘉三地互动、区镇企三级联动”的职工技能竞赛机制,进一步激发职工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加快“堂”的建设上,在全省率先建立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命名首批吴江区“十佳示范工匠学堂”。积极推进“三班”“六堂”“五分院”建设(“365”工匠培育计划),将行业分院建到区镇、建到产业集群,将工匠学堂建到企业、建到职工身边。

  现在,“寻武堂”成为工匠学院的各类专业课堂,已经在吴江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发芽。吴江区总工会与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以共建共享形式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在苏信学院建立工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寻武堂”展厅。发挥吴江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缆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引领优势和长三角示范区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即:建立三班、六堂、五分院),在盛泽镇建成吴江工匠学院丝绸纺织分院,以示范区三地工匠故事为例,编印《工匠读本》教材进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将工匠精神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大纲,联合苏信学院和苏大马院建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启动第二批示范工匠学堂建设,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技能提升、学历提升、法治宣传、安全生产、心理健康、文体骨干等培训,将更多产业工人培养成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和创新骨干。

  工匠培育、竞技平台如雨后春笋

  培育一支与吴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大军,成为吴江不懈追求。

  自吴江“365”工匠培育工程启动以来,计划三年逐步建立5家工匠学院行业分院和30家示范工匠学堂,培训产业工人不少于8万人次,推动1.5万人次职工技能等级提升,9千人次学历提升,将工匠培育平台建到区镇产业集群、建到企业职工身边,广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今年以来,吴江区把系统化培育能工巧匠纳入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中,区总工会推出18项实事清单。其中,帮助职工岗位成长的服务清单有5条,包括推进吴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工匠培育工程、为学历提升提供助学补助、给创业职工群体提供资金等。截至2021年6月,累计有11000多名一线职工获学历提升“求学圆梦”基金,共计超850万元,115人获得吴江区劳模及工会干部学历提升补贴共计32.28万元。

  吴江工匠文化效应现已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赢得共鸣。具体表现在,联合青浦、嘉善建立示范区三地工匠联盟,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已经形成品牌效应。“青吴嘉三地互动、区镇企三级联动”职工技能竞赛体系已经进一步完善,三方明确,启动不少于1万名职工参与的“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确立区级竞赛20场次、镇级竞赛8场次,企业竞赛30场次。(据《江苏工人报》报道 通讯员  王小峰   陆曦婧)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