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产业“策马挥鞭”氢能新赛道 - 汽车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夯实完善产业链供应链

重庆汽车产业“策马挥鞭”氢能新赛道

来源:重庆日报
2022-04-05 11:16

  原标题:夯实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引题)

  重庆汽车产业“策马挥鞭”氢能新赛道(主题)

  最近,重庆氢能汽车产业好消息不断。

  3月中旬,市经信委公示了全市今年首个启动建设的、位于江北港城园区的加氢站,这是自去年以来重庆开建的第6个加氢站。

  此前不久,位于九龙园区的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启动电力保障工程招标,位于两江新区的明天氢能燃料电池一期项目入选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

  加氢站、氢能燃料电池等,都是氢能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环节。这些项目接连上马,标志着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正向着包括氢能在内的新能源转型——夯实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产业竞争力。

  车企“抢滩”做强氢能产业链

  两年前,重庆就出台专门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

  政策推动加上市场“发酵”,目前,重庆多家车企均“抢滩”氢能源,推出自主研发的氢能源车型,从产业链“下功夫”。

  早在2009年,长安就涉足氢燃料电池汽车研究。近年,长安汽车先后参与多个国家级氢能汽车项目研究,其部分车型入选了工信部氢能汽车目录。

  从2019年起,上汽红岩联合捷氢科技等氢能源企业,投身氢能重型卡车开发。目前,上汽红岩已经推出了“杰狮”等多款氢能重卡车型,并在内蒙古布局建设了全球首个万辆级氢能重卡生产基地。

  庆铃汽车携手德国博世公司共同推动氢能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于2021年8月实现产品下线。同年9月,重庆庆铃汽车公司主导了国内首次驾驶氢能卡车,在成渝两地高速路上进行实载测试。相比同吨位燃油卡车,氢能汽车不仅每公里燃料成本便宜0.25元,并且动力足、提速快、噪音低,驾驶舒适度更高。

  “目前重庆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踩准步点,跟上了氢能产业发展潮流,特别是先期投放市场的一批氢能汽车,体现出‘重庆造’氢能汽车特色。”市经信委人士称。

  挖掘用好氢能供应链优势

  发展氢能汽车,重庆优势何在?答案就在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

  据了解,氢气主要来自于天然气的重整,而重庆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储备资源,为氢能源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并且位于长寿、涪陵、荣昌、潼南等地的多家化工企业都有非常丰富的副产氢气,年产量总计超过10万吨。

  同时,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重庆现有整车企业21家,整车产品谱系齐全。其中,上汽红岩、庆铃汽车、长安汽车这3家车企已上市多款氢能汽车,后续的氢燃料电池整车亦在陆续研发推出。

  在氢能汽车供应链的核心配套和平台方面,重庆亦有基础。目前重庆集聚了德国博世、国鸿氢能、明天氢能等一批国内外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本地配套能力,加上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在渝的国家级汽车行业质量检测机构,初步形成氢能汽车测试验证公共服务体系。

  在供应链关键环节加氢站建设方面,目前重庆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加氢站,已达6个。

  “挖掘用好氢能供应链优势,重庆氢能汽车产业将通过在供应链上‘补链成群’,形成一批氢能汽车应用场景。”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从氢能的制造、储存、运输和加氢等上游原料端,到电堆、系统集成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等中游制造端,再到氢能汽车运行的下游应用端,重庆氢能汽车产业集群预计明年将初见规模。届时,全市将建成10座加氢站,推广10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培育氢能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50家,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实施一揽子氢能发展措施

  市经信委表示,按照规划,带动氢能汽车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集聚,重庆将实施一揽子氢能发展措施——

  在制氢环节,将依托长寿、潼南丰富的副产氢资源,推动一批化工企业加强氢气提纯工艺研发,提升氢气制备能力,为氢能汽车整车生产和运营企业提供价格较低、供给稳定的氢气来源,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在加氢环节,将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两区两线”布局,率先在两江新区、九龙坡区,以及成渝高速、渝万高速公路沿线建成一批加氢站,通过布局一批高速公路加氢站,衔接成都已建成的加氢站,共建“成渝氢走廊”。

  在壮大产业规模方面,将支持庆铃汽车、上汽红岩、长安汽车等车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研发,提高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和水平;支持博世动力、明天氢能、国鸿氢能等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关键配套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本地化配套。

  特别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川渝两地将携手,共同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完善氢能产业布局,在重点城市之间推广建设氢能高速公路,促进川渝两地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为加快氢能汽车试点示范,重庆将以公交、出租、市政环卫等公共领域用车作为推广重点。到2025年,全市在公交、物流等领域的氢能汽车运行规模将达到1500辆。(记者 夏 元)

责任编辑:苗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