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昆高铁六标探索“双中心”集中智能加工生产管理模式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渝昆高铁六标探索“双中心”集中智能加工生产管理模式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5-20 14:37

  原标题:渝昆高铁六标探索“双中心”集中智能加工生产管理模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邓崎凡 通讯员 郭帅 王凯

  中铁三局集团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六标智能加工中心,是集混凝土拌合站和钢结构加工场“双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加工生产中心,项目部始终坚持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局、高质量建设的管理要求,智能化建造、精细化管理,不断激发“双中心”集中生产加工管理提质增效的动能活力,倾力打造西部高铁智能建造“新标杆”。

  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六标格栅钢架自动焊接机器人

  截至目前,中铁三局渝昆高铁六标智能加工中心钢构件产能突破2790吨,月产能达到1200吨;混凝土产能突破72691.73方,月产能达到7500方,作业人员较传统模式减少37.5%,生产效率提升约77.8%,综合机械化率达80%,标志着该项目智能建造水平取得新突破。“双中心”融合的管理模式使得高铁建设从“传统建造”走向“智能制造”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推动标段内施工生产再上新台阶。

  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六标智能加工中心

  记者在智能加工中心看到,中心钢构件加工采用工厂化生产分区,设置“全自动小导管生产线”“网片自动化生产线”“数控8字筋生产线”“隧道专用连接板、钢拱架自动化生产线”和“数控钢筋笼滚焊机、自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五大高精度智能加工生产线,全部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中心引用“数控西门子变频系统”“等离子切割机”“桁架式机械手”“六轴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打破传统手动人工生产方式,整条生产线只需1人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的用工成本,整条线操作简单、便捷、高效,实现了“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少人”的目标,效率相比于传统生产方式提高2~3倍。同时,所有工艺参数全部采用数控界面控制,通过自行编制与修改界面控制内的技术参数,实现产品标准成型、多规格加工,避免了人工制造产生质量缺陷隐患,确保产品实体质量符合行业规范要求。

  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六标 智能信息化中心

  智能加工中心通过“数智化”不断优化智能加工中心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促进生产组织管理的转型升级。钢构件加工场引入了迈斯科技系统,包含“RMES钢筋智能管理云平台”和“数控设备智能控制器”两大核心,混凝土拌合站使用集搅拌机操作、试验、场站调度于一体的远程操控系统,配套智能扫描枪、料牌打印机、蓝牙打印机、数字化生产监控终端等配件,实现钢筋制品加工过程从原材料、构配件入库到施工验收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拌和站通过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对施工质量进行24小时动态控制,采集混凝土生产的每一盘生产数据,进行无线传输、存储,实现混凝土加工全过程跟踪观测和监控预警。

  同时,智能加工中心严格按照西昆公司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突出“效益最大化”原则,抓住“成本管理”核心,强化“过程控制”主线,围绕生产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实现量、价、耗、效的四维管控。全面推行产品首件制,严格按照工序工艺标准化的相关内容进行首件生产,严格按照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执行,对于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的钢筋制品,逐步淘汰传统人工焊接,采取智能化机器人自动焊接工艺革新,并对机器人焊接工艺、效率、成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确保焊接工艺的严格执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降低综合成本。

  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全面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分层级制定科学合理且富有挑战性的管理要求和考核指标,对应落实到每一名管理人员身上,以结果为导向,以执行力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有效堵塞管理和执行漏洞。自智能加工中心建成以来,项目全体参建员工一直向着安全无事故、质量创精品、生产智能化的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苗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