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博物馆诞生,一馆品百年!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广州铁路博物馆诞生,一馆品百年!

来源:中工网
2022-05-19 13:17

  广州铁路博物馆诞生

  广州市老城区西南面的西关黄沙车站旧址,邻珠江接市区,西望大坦沙,东接白鹅潭,一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黄金码头。

  黄沙车站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系粤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也是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的所在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以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在此办公。该站属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历经千帆,看尽繁华,115年后,在黄沙车站旧址上新建成的广州铁路博物馆,如同少年般归来!

  这座矗立在广州荔湾区“黄金宝地”上的铁路博物馆,经过广铁集团历任领导班子的鼎力支持,各级工作组呕心沥血保护铁路历史文物的艰辛历程,设计师们以保留西关文化、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情怀,共同精心设计和打造,终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惊艳诞生!

  这是广铁集团向党献上的一份厚礼!

  中国铁路史上的荣耀

  翻开历史的相册,原广州南站旧址上,一排茂盛的大榕树簇拥着一栋米黄色5层楼高的办公楼,“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以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在这栋楼里办公。

  1907年,黄沙站建成,系粤汉(广州到武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也是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所在地。

  黄沙车站初建时为木板站房,后改建为两层小楼。民国25年(1936年)有旅客站台2座及140米长廊雨棚1座;民国27年遭日机轰炸,成为废墟;民国37年在车站建简易旅客站台,供每天开行一对混合列车之用,列车挂简易客车2辆,载客约百余人。

  民国26年8月,粤汉与广九铁路接通后,曾开行过武昌至九龙的特别快车,全列卧车,开行时间极短。

  1946年12月18日,黄沙站客运业务移至大沙头站后,改名广州南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南站除了办理货运及水陆联运外,还兼办粤汉铁路的列车编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东铁路货场设备很少,广州南站是省内最大的编组站和货运站。从1951年开始至1958年,广州南站扩建到发线4股,编组线8股,货物线20股,到发线能力141列,线路容车量达634辆,修建了货仓、货棚及站台。在铁路货运发展史上书写了荣耀!

  1951年末,铁路开始编发货物直达列车。1952年6月18日编发一列由广州南站直达满洲里车站的直达货物列车,超轴11.7%,全程4636公里,是中国铁路史上运程最长的货物直达列车。

  铁路推行零担计划运输从1952年开始,广州南站当年装出一个到哈尔滨站及一个到佳木斯站的整零车,运程分别为3773公里及4281公里,创整零车运程史上的高纪录。

  1956年8月广州南站开办2.5吨集装箱运输,运送普通零担货物。1958年发送、到达数达2.86万箱。1963年广州南站组织集装箱直达运输1.12万箱,总载重1.91万吨。

  回望历史,与百年老站对话,它在续写着辉煌!

  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辉煌

  原广州南站办公楼前的大榕树,有近百年树龄,它们是见证着广州南站迅速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1970年,广州南站编组任务移到广州北站后,它成为纯货运站。为了提高装卸能力,1971年开始对广州南站进行扩建改造,1978年后重点提高仓储及装卸机械化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南站得到了更快发展。

  1985年,广州南站改革联运服务,成立广州南站运输服务公司,新建二线货仓3000平方米,先后与地方多家公司签约,共用地方仓库和专用线;与珠三角多地市运输公司横向联合,设立公铁、铁水联运;在省内各县设有37个网点,为500多家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还与中国集装箱等公司开展集装箱“门到门”运输服务,先后与国内多个货运站签订协议,开展20尺集装箱和自备大小集装箱对口合作运输。

  广州南站1987年机械化装卸作业量达到1138.6万吨,为1958年的31.5倍,机械化作业比重达91.7%,凡能使用机械作业的货物,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到上世纪90年代,广州南站一度发展为全国水陆兼备、站港合一的特大型综合性货运站,拥有专用码头港岸线842米,可停泊3000吨以下船只,配备各种装卸机械设备多达130台,最大起重能力50吨。有近十年的年均货物吞吐量达525万吨,年均运输收入近2亿元。

  “车水马龙,繁华似锦,到南站运货的车排着长队水泄不通呀!”78岁的原广州南站站长陈科均眼里充满无限地眷恋,他回忆说,“最辉煌时,码头曾经出现过一两百艘货船等候几天几夜甚至一个星期的场面,在这个绵延800多米的码头上,每天最少有400个装卸工一刻不停的轮班装卸货物,最高峰南站日均装卸车500车左右。”

  随着广州城市发展规划改造,市区实行交通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州南站货运量逐年下降,最终于2005年6月关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时光流过,历经繁华,留在老铁路人心里的是伤痛和不舍!

  延续历史归来的少年

  “我们心中的伤痛从未减缓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有责任说几句心里话……”74岁的原广州南站纪委书记罗访苹含着热泪说。南站关闭4年后,罗访苹联名原广州南站干部职工近80人,于2009年6月向广州市委、市政府写信《为了将历史延续下去》,恳请地方政府在南站历史文化旧址建“中国铁路史展馆”等建议。

  2010年1月,广州市规划局向罗访苹等老同志回复信访函件。

  同年10月19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出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广州南站作为全国第一宗三旧改造项目的地块公开拍卖,其附加条件为“竞得人负责地块内铁路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的建设……

  为此,饱受争议的百年老站经专家认定,将D1、D2、D3三栋老建筑认定为工业历史建筑。2014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在D1、D2馆——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挂牌“广州市历史建筑”。

  同一时间内,集团公司党委2011年3月发文《关于成立广州铁路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组:文史资料收集组、文物征集与创作组。

  从此,集团开启了长达10年的铁路历史文物征集与登记造册。2018年,广州铁路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方专家研讨、评审、推进,最终正式确定D1、D2馆全部用作博物馆的方案。

  方案一敲定,集团文建办开启与时间赛跑模式。同城市建设与规划局、历史建筑专家研讨;多方向博物馆专家咨询、设计展陈;向各级有关单位汇报、申报事项;考证历史收集文物、整理文献资料、起草展陈大纲;吊装运输大型机车车辆及设备;旧址现场古树移植、尽量还原历史……

  2022年初夏,珠江岸边原黄沙站旧址码头微风徐徐,广州铁路博物馆如同归来的少年,意气风发,惊艳现世!

  原10号仓库、现D1藏馆墙面上,悬挂着一枚硕大的红色路徽,在米黄色墙体的映射下,显得简洁、有内涵、充满力量!

  从珠江对岸远眺过来,这里似曾相识,有老西关的怀旧情怀,也有现代各时期的铁路元素,曾经的车水马龙、千吨货船、商贾云集犹如再现眼前。而藏馆则在周边高楼环抱下,面朝珠江静谧而立,不惧风雨坎坷,静看世间沉浮,令人感慨万千!

  被移植到D1藏馆外的几棵百年老榕树,依然高大健硕,枝叶繁茂,与藏馆内的铁路历史文物相得益彰、共同相守,饱含深情向世人述说那百年故事,见证强局盛世!(来源: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高霞 图片提供:李周 陈涛 罗韵姗 曾昭明 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