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抓住乡村振兴新机遇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取胜

企业抓住乡村振兴新机遇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3-01 07:57

  原标题: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取胜(引题)

  企业抓住乡村振兴新机遇(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近年来,重庆立足市情,突出山地特色,培育发展十大乡村产业集群,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综合产值达到5000亿元。唯有找准产业特色,乡村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2月25日,全国首个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专场活动——2022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启动,旨在凝聚社会力量助推重庆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为活动提供支持的腾讯公司负责人称,这是企业全国首个标杆计划,将从监测和帮扶、产业和就业等7个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务实推进乡村建设规范提升、深入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3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是乡村里的“聚宝盆”“蓄才池”。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聚力推进柑橘、榨菜、生态畜牧等10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链建设,农产品加工产值和网络零售额每年增长10%以上。天眼查数据显示,重庆目前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超2.1万家。截至今年,已培育超过50亿元级农产品加工园区近20个、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农产龙头企业超100家。

  用品牌引领乡村振兴

  2月25日,记者来到重庆涪陵乡村。

  “涪陵就是一座用青菜头堆砌起来的城市。”涪陵区外宣办负责人说,全区有半成品原料加工户4000家,60多万人直接和间接从事榨菜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成为重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记者在涪陵榨菜集团看到,这里有引进的德国现代化流水线,榨菜腌制、淘洗、切分、脱盐、脱水、拌料、包装、灭菌、装箱入库等全部实现工业化。企业负责人赵平告诉记者,如今,集团年产值近30亿元,带领周边地区50万菜农增收致富。

  目前,该区有37家规上榨菜企业,年成品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有榨菜商标品牌200余件,4件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三大系列100余个品种,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做大做强涪陵榨菜这一特色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当地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涪陵区外宣办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榨菜城,还将建设中国榨菜博物馆、榨菜特色旅游基地、榨菜文化景观区、榨菜国家级研发中心等项目。

  “用品牌引领乡村振兴,涪陵榨菜产业仅仅是一个缩影!”重庆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重庆把乡村振兴产业作为发展的最大潜力,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涪陵榨菜、奉节脐橙、江津花椒、潼南柠檬等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打造乡村振兴全产业链

  在重庆,有一座以畜牧科技为特色的渝西小城——荣昌。这里的生猪行销全国,超过全国市场份额10%,不仅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更有“全国畜牧看荣昌”的美誉。

  2月26日清晨,记者在荣昌区琪金·荣昌猪保种场内看到,猪仔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早餐——在智能饲喂系统的精确引导下,饲料通过自动料线来到这些荣昌猪的碗槽里。

  这是由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投资建设的智能饲喂系统。公司负责人林其鑫称,集团运用智能化技术,逐渐成长为集保种选育、能繁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食品流通企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琪金集团在乡村振兴中找准了自身定位和价值所在: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人。

  该集团拥有年出栏20万头荣昌商品仔猪、15万头荣昌商品肉猪规模。并在全国开设直营门店和扶贫超市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成功带动1万余户贫困农户实现产业增收。

  前不久,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与琪金集团签约,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创新荣昌猪饲养营销模式,推动村企联建促振兴。协议以“公司+大户(含合作社、小微企业、养殖大户)+脱贫户”的合作模式,与当地村民结成稳定利益联合,为村民免费提供良仔猪,同时提供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等,使农户收益得到最大化。

  林其鑫表示,通过“联合养猪”和“联合开店”,让创业者从“打工人”变身为“合伙人”,让产业带动创业,通过新业态实现共同富裕。

  据荣昌区农委负责人介绍,国内首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畜禽产品大市场——国家生猪市场,已经在荣昌挂牌运行。如今,在这个生猪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上,日均成交量已经达到了10万头,畜牧业集群规模达150亿元。

  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春节刚过,大家都喜欢吃熟熏制腊肉,是不是熏制得越久越好?其实熏制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过氧化值超标……”2月27日,重庆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村会议室,一堂大学课程正在进行。

  这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职扩招生班,授课教师来自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讲台下的学生有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完成3年的课程并修满学分后,可以和在校高职生一样拿到大专文凭。

  扶贫必扶智。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但要富村民的“钱袋”,更要富村民的“脑袋”。近年来,重庆已通过大力培育在乡人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服务等方式,助力乡村人才实现“聚变”效应。

  2月24日一大早,陈邦琼就在位于永川区何埂镇狮子村的重庆市菌雅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里忙开了,她查看着一排排菌架上整齐码放的菌包,茶树菇、猴头菇、银耳等食用菌散发出阵阵菇香。

  陈邦琼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2012年,她拿着在外打工挣的20多万元,回乡自学种植食用菌。10年时间,她的工厂式作坊已发展为产销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200万元。

责任编辑:苗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