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是核酸检测志愿服务者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那天,我们是核酸检测志愿服务者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11-04 07:32

  原标题:那天,我们是核酸检测志愿服务者

志愿者合影

  秋风带着寒意,裹挟着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了我所在的城市——张掖。一时间,这座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

  10月26日晚,在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机关办公群里,一则招募甘州区第三轮核酸检测工作志愿者的信息发出后,大家踊跃报名,我也“截获”了一个志愿者名额。

  因疫情期间所有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我不得不提前1个小时出门,步行前往检测点。清晨6时40分,我和同组的赵珏亮、王海龙、杨明月准时来到张掖运输公司家属楼片区报到,为即将开始的1400多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做准备。

耐心帮助老人查验健康码

  7时,核酸检测工作正式开始了。借着楼门口微弱的灯光,大家组织前来采样的住户排队,为他们登记信息。

  “我眼睛不好,你帮我看看,在哪里查验健康码?”一位70多岁的老人,将他的手机递给王海龙。没几下,他就帮老人弄好了。类似的问题,当天他解决了有五六十次。

  因为缺少扩音器,赵珏亮的大嗓门这次派上了大用场。他一改往日腼腆的形象,扯开嗓子,喊住户们下楼,一遍遍叮嘱防护措施、点名核对信息。到下午结束时,他的嗓子也跟着“罢工”——哑了!

大喇叭喊话

  “我前面的这个人是‘黄码’,我这会儿和他站在一起,太危险了。你们赶紧给我换地方,我可不想被感染!”

  “你们是咋组织的,这么冷的天,我在这里都冻了十几分钟了,再不给我做,我就走啦!”

  “我一直都是‘绿码’,你们一遍遍地让我做核酸检测,到底是啥意思?”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再耐心,宣讲政策、解疑答惑、安抚情绪。

登记信息

  不理解的情况毕竟是少数。

  “姑娘,这是我炒的菜,你们别嫌弃,吃上些再干。”一位80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提着她做好的饭菜,站在楼门口喊我们。

  “我烧了好几壶开水,放在你们的桌子旁边了,你们喝上些!”三楼戴眼镜的阿姨从窗口伸出头,冲我们笑着说道。

  “你好,把这些口罩换上吧,我看你们的已经湿透了!”一位中年男士递来了一打口罩。

面罩内哈出的热气遮挡住了视线

  辗转6个地方,到17时多,我们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脱下了防护服。肚子“咕咕”地闹了起来,这才想起竟十几个小时没有喝水、吃饭、上厕所了。

  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看见路上还在执勤的警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你守护我,我温暖你,我们共同用微薄之力守护这座我们热爱的城市!(文 赵亚伟 图 王海龙)

与疫情赛跑的流调组

  “你是否接触了病例?”

  “你再好好想想有没有到过同个地方?”

  相同的问题,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个疑问,王璐和同事一遍遍向电话另一头提问。

  10名职工,其中女职工8名,平均年龄不到33岁,这群“娘子军”组成了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疾控所流调组,王璐是组长。

  “很多人对流调工作不是很清楚,实际上,我们有点像侦探。”组员焦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10月20日接到通知对K7911次列车1组、K195次列车6组“三乘”人员进行流调,柴海霞和同事一样,从7时一直忙到21时,除了匆匆扒拉几口饭时,手中的电话就没断过,并没有因为怀孕减少工作量。

  十三四个小时里,10名组员就像上足了劲的陀螺,几百个电话打出去,上千条信息记录下来,只为准确掌握信息。王璐2个充电宝都耗尽了电量。“小百灵”李婷成了“公鸭嗓”,张可欣耳朵又因中耳炎开始隐隐作痛。

  只有第一时间摸清调查对象的行动轨迹,才能为阻断疫情蔓延赢得时间。

  21时20分,61名“三乘”人员50余页的流调报告完成。(左伟青)

一列车,一群人,一次滞留

  10月30日4时10分,郑州客运段北京二队三组担当的Y642次列车抵达终点站洛阳,全列乘务员被送到指定地点隔离。

  这趟旅游专列于10月18日到达额济纳站,因为疫情,651名旅客和36名乘务人员滞留,直到10月28日返程。

  这次由8天拉长到17天的值乘任务让班组每个职工都很难忘,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刘熠贇 杨旭辉)

沉默的坚守——最刻苦班组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福建分公司厦门3号线项目部配线班组全组一共12人,平均年龄在22岁,精通一次电缆头制作和二次配线。一次插拔头、冷缩头制作需要3人配合完成,从夹层开始排电缆、核相、测电缆绝缘值、到制作、每个人都尽心尽责的完成,只有狠抓制作工艺及质量,这样才能保证以后送电成功。二次配线:首先就是审图纸,接着就是去现场施工了、根据图纸和实际放的电缆进行核实,然后排电缆,进柜电缆绑扎,剥线,制作接地线,制作电缆头,校线并套上线号管,最后根据每个柜子不同的布局打把,接线。

  配线班组胡霞队长曾被聘为技能导师大赛的培训专家,接线工艺高超,手法娴熟。其培训的徒弟也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郝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