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采油班的32年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致青春:采油班的32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06-10 07:15

  原标题:致青春:采油班的32年

  1989年6月6日,在胜利油田十五中八九届职业高中采油班,一群年轻的学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奔向胜利油田的生产一线……

  2021年6月6日,采油班的40名兄弟姐妹,已经携手走过了三十二年峥嵘岁月,他们有的人已经光荣退休,有的仍旧背负着责任与梦想,驰骋在胜利油田这片热土之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采油班,聆听他们的光阴故事,致敬那些不曾逝去的青春。

实习

  1989年3月,我们临近职高毕业的40个兄弟姐妹,被一辆“黄河”大轿子车拉到了胜利油田滨南采油指挥部采油五队实习(如今的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那时的宿舍没有吊扇,更没有空调,可我们每天下班后聚在这里,却有不尽的欢乐与亲情。

  那时的工作没有时间概念,完成工作才叫下班,没人逼你,而是被老师傅们一言一行感染而来的自然“传承”。记得有一次油井热洗时,天已黄昏,一车车热水拉过来,我和两个男同学跟随“老先进”尹师傅,舞动着36号管钳,连接管线、起泵,然后裹着从家里带来的旧棉衣,依偎着躺在放空池的边儿上,顶着刺骨的寒风等待热水注入地下;另一车热水来了,我们又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重新连接管线,往井里注入热水!

  等热洗完工,天早已黑尽。我们疲惫地蹬着自行车返回队上。这时候,食堂已经没饭了,我凑齐了六毛钱,从门口的小卖部买来两包方便面,刚想用煤油炉煮熟它,一位女同学忽然跑进宿舍,塞给我一包桃酥,硬要我吃下,我只吃了三块,就硬塞回她怀里。那时,我们还没有工资,却有着真挚的同学情谊。

锤炼

  1989年6月6日,是我们正式毕业和分别的日子,全体男生作为“新鲜血液”,被分配到更为艰苦的胜利油田“林西会战前线”(如今的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女生一部分扎根在了采油五队,一部分奔赴集输大队。从此,我们兄弟姐妹像40颗“葱花”,洒向四面八方,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

  当时,林西的唯一一条大动脉,是勉强能容下两车并行的马路,两边是深深的车辙,干燥的风一吹,灰黄的尘土便撒欢般地将人重重包围。如果你站在路边,你只会听到迎面传来的汽车轰鸣声,至于是什么车,你只能在漫天黄沙中眯起眼睛分辨……

  就这样,我们骑着从家里带来的飞鸽、大金鹿,车把上挂着铁皮样桶,车后座插着24号管钳,日夜奔波在严寒酷暑肆虐的林西会战前线,与那里的师傅们一道,用汗水和赤诚捧出一股股炙热的石油。那时候,我们每月挣的工资只有80几块,吃的饭是五毛钱一份的大锅菜,开始书写的却是历尽半生的“胜利传承”……

重逢

  2014年秋天,在几位同学的联络和忙碌下,我们兄弟姐妹时隔多年后再次重聚,大家泪流满面,仿佛回到了二十几年前的毕业时光。

  为此,我还亲自制作了幻灯片,把毕业那年的同学合照,还有现在的生活照聚集在了一起,有兄弟姐妹们爬泰山的青涩画面,有毕业时难舍难分的泪影,有林西会战前线相依为命,冲锋陷阵的人生画卷......

  如今,我们已经毕业整整三十二周年,三十二载淬火光阴,艰苦跋涉,在这片淌金流油的热土之上,我们没有辜负胜利油田老一代石油人的期望,也为自己书写了不曾逝去的韶华青春。 (郭建东,胜利油田十五中八九届职业高中采油班学员、现为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管理一区治安保卫干事)

“拼”起来的“全家福”

  抚顺石化热电厂煤质分析班成立的年头不短了,但却有一个遗憾,就是从来没能凑齐一张“全家福”。这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遗憾”,原因主要在于特有的工作性质。煤质分析班由10名“娘子军”组成,“带队的”是一位80后男班长。班长王静召是白班岗位,负责班组里的各项事务,还有两名组员由于身体原因只上白班,其他姐妹两人一组,分成4组倒班,虽然同在一个班,总会有两组姐妹,轻易见不上一次面。

  煤质分析班常年“与煤共舞”,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制取煤样时需要头戴风帽和防尘面罩全副武装,可煤粉还是直往鼻孔里钻。为了实验精准,姐妹们夏季高温操作不敢开窗户,一个煤样制作下来闷得人满脸通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可她们从不会对分析质量降低半分,在正常分析同时,坚持加做平行样,工作量加倍,却可大大提高数据准确率,为企业守好燃料成本控制第一关。

  “班长,咱们班合照费劲,那就单照,拼起来就是一副全家福啊!”前不久,该班组员宋含怡突发妙想,瞬间点燃了全班的热情。几天的功夫,大家的照片就集齐了。找来厂里宣传干事小李用拼图软件那么一合成,一张“比”满“爱心”的班组“全家福”诞生了!(李文静)

甘于奉献的兵工工匠

  那一年,他18岁,走出技校,来到山西北方机械公司成为一名普车深孔镗工。每天一身油迹一身汗,还要面对“看不见、摸不着”、不下苦功很难学会的内孔镗工技术,他没有退缩,给师傅张玉海说:“我会干一行、爱一行,给自己培养个兴趣”。他就是武光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公司90后深孔机加工员。深孔加工是山西北方机械公司的核心技术,武光亮所负责的深孔镗工工序是其中的关键。就在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岗位上,武光亮苦心钻研,十年磨一剑,练就精湛技艺,主动攻克多项加工难题。

  因公司产品材料的特殊性,外购刀具一般都要经过专门刃磨才能使用,刃磨刀具是加工前准备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为熟练掌握刃磨技术,弄清楚刀的槽形、深度、宽度、角度等磨到什么程度最合适,武光亮一边跟着师傅用心学,一边自己反复琢磨、练习。多年来,针对不同设备、产品,他在刀具上不断进行钻研,收获很多。武光亮曾经量过国际深孔协会做的同类刀具,刀的宽度、深度比例竟然和他处理过的刀具数据一样,而他之前从未接触过国际深孔协会的刀具。

  武光亮说,“国内材料越来越好,加工难度越来越高,不进步则意味着自己已经退步了。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不断关注行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加工出最好的产品。”为此,他不放过任何学习提升的机会。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减小共振、刀具导向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遇到问题,除了向师傅请教外,还经常向行业内的专家请教;平时没事就打开“爱学术”APP或到网上搜索深孔加工的相关资料来学习,关注行业前瞻性信息动态,包括国内技术以及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外先进技术。从设备到刀具,从材料到加工方法,没有他不感兴趣的。就在这样永不停止的学习与钻研中,武光亮的技能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凡是他加工过的产品,能做到绝对“直”和“圆”,如5米长的管体,前后最大公差是7丝,而他能加工到公差1丝。

  工作多年来,武光亮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能水平,主动解决了多项“疑难杂症”,善于钻研创新,走出了很多新路子,不仅为公司节约了成本,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公司军民品生产任务的完成。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武光亮中午经常搬个小板凳守在机床旁吃午饭,晚上加班到十点的同事都走了,他还在加班,大家都说他真是个“牛脾气”,有活就着急,干起来就停不下来。

  深孔镗工走刀要一次性走完,否则会留下明显的停车痕迹,严重影响产品精度。然而有的新产品得十几个小时才能加工完成,武光亮经常中午、晚上不能按时休息。深孔镗工每换一次工件就要换一整套工具,包括刀头、刀杆、导向套、紧固套、卡盘爪、螺杆爪等,一整套换下来差不多得一个小时。各种工具轻则三四十斤,重则七八十斤,加之大机床装夹紧、卡盘大、货又重,手工搬上搬下非常费力,换完一整套人往往累得够呛。在武光亮的辛勤付出下,一批批高质量的军民品管件顺利转到下道工序。

  武光亮常说:“作为新时代的兵工人,我很自豪,我会继续提升技能水平,不断创新,做好传帮带,为打造世界一流装备贡献我的微薄之力。”爱岗敬业,勤奋上进,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武光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兵工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疫路同航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疫情发生后,长江航运总医院迅速,调集最精锐的医护、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急需的防疫物资,组建抗疫医疗队,全力开展患者生命救治工作。抗疫医疗队逆行向险、义无反顾冲上抗击疫情最危险的一线阵地。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争分夺秒从死亡线上救治生命。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