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逆势增长,这些制造业企业有何制胜秘诀?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两会观察】

疫情下逆势增长,这些制造业企业有何制胜秘诀?

人大代表:创新使企业化“危”为“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3-05 07:34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过去的一年,疫情成为笼罩在许多企业头顶的“乌云”,但逆势突围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成为一些企业化“危”为“机”,逆势增长的秘诀。

  “我们厂历时3年打造的全新一代国六发动机生产线在2020年累计产出发动机40.15万台,同比增长19.62%,创2014年以来年度产量新高。”今天,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工段长、技能大师许燕妮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她所在的企业化“危”为“机”,发动机销量创历史新高。

  “疫情虽然给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最终我们2020年的销量却增长了20%。”全国人大代表、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二部部长周慧也向记者分享了所在企业的好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高祥明则对记者表示,去年,在内外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太钢仍实现利润总额两位数增长,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疫情下,有不少企业逆势增长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玉柴集团全面开工。这一天,摆在玉柴集团员工面前的是这样一份成绩单:1~2月,集团发动机订单量累计同比增长200%,再创历史新高。早在大年初六,春节假期还没结束,该集团制造事业部生产线已开足马力抢产出。

  这是去年以来企业“红火”形势的延续。2020年,玉柴集团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近10%,创历史新高;累计销售发动机53.45万台,同比增长15%。

  “这是在疫情防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等多重困难和挑战下取得的成绩。”去年,机械行业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一度形势严峻,对于自己所在企业取得的成绩,许燕妮代表十分自豪。

  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所在的企业在疫情影响下,依托企业核心产品水泵,也使得全年产值增长了15%~20%。

  这几家企业只是疫情之下我国制造业逆势增长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

  危机下的成功靠什么?

  疫情之下逆势增长,这些企业靠什么化“危”为“机”呢?

  作为全球单一地区最大的冰箱压缩机研发制造企业,周慧代表所在的加西贝拉享有“世界冰箱的心脏”之美誉。去年复工复产当月,企业外贸订单不减反增,总数和原计划相比增加了30%,甚至一些没有合作过的世界知名公司也纷纷抛来订单。

  “这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带来的结果。去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订单存在不确定性,但产品研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抓住时机,推进高端产品研发进度,实现了技术追赶和超越。”周慧代表说。

  去年2月25日,正值疫情暴发期间,加西贝拉新高端压缩机项目在嘉兴正式启动,这是加西贝拉在嘉兴科技城投资的第3个制造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主要从事高端冰箱压缩机、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变频控制板、冷凝单元等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当时正是疫情影响严重的时期,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订单下滑的窘迫局面。我们启动这个项目,是因为企业对市场形势比较乐观,也是企业的自信。”周慧代表说,去年企业的成绩也验证了大家的信心,去年11月,该公司第3亿台冰箱压缩机诞生,公司全年压缩机产销更创历史新高。

  而玉柴的创新更贯穿在企业的各个层面。许燕妮代表介绍,玉柴持续深化变革创新工作,不仅完成了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并驾齐驱的产品战略全布局,为我国新能源动力事业创造了全球先进的、多样化的技术路线,而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浪潮中,率先建成了数字化、智能化、国际领先的国六工厂,树立了行业标杆。

  在许燕妮代表所在的工艺技术部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全新一代国六发动机新生产线全面应用5G技术,管理中枢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可关灯生产,成为行业第一家“黑灯工厂”。

  创新也是疫情期间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突围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建筑楼宇供水设备行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这家企业取得了国家专利260余项,起草了《箱式叠压给水设备》《罐式叠压给水设备》两项国家标准。李丰代表说,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创新不是“临时抱佛脚”

  “创新,道理都懂,但真正实现创新并不容易。在加西贝拉,创新不是‘临时抱佛脚’。”周慧代表说,她和她的团队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创新研发。企业在创业初期,也是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关键部件,但是他们意识到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并不满足和止步于从国外进口。他们在引进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实现了技术创新。

  去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增长高于GDP的涨幅。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在调研中发现,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疫情倒逼企业更新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能”。

  “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很多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的抗风雨能力。”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认为,应对未知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要提升自我抗危机能力,加大创新力度,将主业做精。

  “挑战永远都有,创新永不停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打造一个创新平台,文化决定了你自主创新的继承性。”

  企业的创新文化、创新机制还是要重视“人”。许燕妮代表深知高技能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她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创新性人才,汇聚、调动人才发展的积极性最为关键。

  (中工网北京3月4日电)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