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外芯”突破技术瓶颈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

“中国红外芯”突破技术瓶颈

来源:湖北日报
2021-02-25 17:0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余小小 实习生 阮雨航

  “成功研发‘高性能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标志着我们的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再次实现了突破。”

  2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提及科研新突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摄)

  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黄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德红外的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已达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水平,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屡次实现突破。

  突破“卡脖子”技术

  在位于光谷的高德红外公司,一栋新的大楼正拔地而起。

  “这是我们新建的芯片大楼。”黄立介绍,随着红外探测器芯片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产能已经饱和,老的芯片大楼“不够用”了。

  黄立所说的芯片是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此前,西方在技术、人才、设备、原材料、工艺等方面长期严密封锁。

  2009年起,黄立带领公司上千名专业人才,投入20多亿元,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红外探测器),打破了西方封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红外成像系统核心器件,分为制冷和非制冷两种类型。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具有高灵敏度、全天时全天候、全被动工作等优点。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制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制备过程有上百道工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突破材料设计、芯片制备和应用可靠性等一系列技术瓶颈。

  黄立介绍,为了攻克这一高精尖技术,高德红外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实现了突破。

  积极回报国家和社会

  “就像一个小孩子,长大了要为母亲做一点事,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去做。”

  在黄立看来,高德红外是在党和国家的帮助、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回报国家和社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立身先士卒,从1月20日起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公司。他说:“身为带头人,就必须身先士卒,这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

  在黄立的带领下,高德红外在武汉的员工迅速返回工作岗位,一些在外地的员工也想尽办法回到武汉。“有的同志骑行上百公里返岗,许多同志不顾危险到各医院安装调试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事迹令人感动。”黄立说。

  一直以来,黄立的“科技报国”之心没有动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去年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黄立说,接下来企业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完善国内产业链,掌握产业链主动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