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飞的书页中,他们眺望更好的自己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翻飞的书页中,他们眺望更好的自己

来源:解放军报
2022-04-22 08:20

  原标题:翻飞的书页中,他们眺望更好的自己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钰凯 通讯员 郭芳 张建烨 黄苏琳

  “去年种下55棵树,活了49棵。”望向窗外,刘尚尚心中不由升腾起一阵阵自豪。

  此刻,这位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下士,正安静地坐在阅读室里看书。读累的时候,他喜欢看窗外那一棵棵树苗。戈壁中风大、水碱性大,树木很难成活,这是刘尚尚和战友们种得最好的一次。

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官兵在图书室读书学习。魏一凡摄

  当刘尚尚为种树的成就感到自豪时,该部政委胡泽刚也在为另一场“播种”的收获感到欣慰。

  3年前的一次会议上,胡泽刚提议为官兵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深入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3年来,该部各单位利用“每周学习日”“每周夜校”“两个半天”“三个半小时”等时机,鼓励并发动官兵读书。他们邀请专家宣讲解读,组织讲坛碰撞思想,不断拓展官兵阅读视野,激发官兵读书兴趣。

  3年过去了,读书犹如一粒种子在官兵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如今,在阅览室、“图书方舱车”和宿舍,这群官兵抓住一切业余时间读书学习。翻飞的书页中,他们一次次眺望更好的自己。

  “那些翻飞的书页,连着人生进步的每一页”

  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大风裹挟着沙子嘶吼着扑向葛页的脸庞。

  尽管已经过去3年,但这位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测量站站长仍忘不了那个深夜的孤独与迷茫。

  当时,攻关一个技术瓶颈,葛页遇到困难,跑到户外透气。面对荒凉的环境与艰难的工作进展,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句话:“奔走在广袤天地间,风沙迷离十里,凭栏相望不见眉宇。”

  孤独和迷茫的时候,读书成为葛页“紧紧抓在手里的钥匙”。那天深夜,他拿起那本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专业书,将那些标注的地方再次细读了一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破晓时分,一道灵感的火花,突然迸射在葛页的头脑里,他一下子看到了突破的曙光。那一刻,兴奋的他重新跑回机房继续战斗……那天夜里,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葛页和他的团队成员连续奋战,最终攻克了难题。

  作为一名军事科研人员,葛页常常遇到新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不断进步的过程。多少个夜晚,多少个科研攻关的间隙,他在《战争论》中思考如何打仗制胜,在《六韬》中学习如何带兵爱兵,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中领悟如何建设创新型主战单位……

  “你看,我的名字中有一个‘页’字,天生和书有缘。”回望这些年的成长经历,葛页感慨地说,“那些翻飞的书页,连着人生进步的每一页。”

  葛页所在部队的周围是荒凉的戈壁,广袤的大漠里看不到人烟。在这片荒漠中,阅读就像暗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这盏灯,也就点亮了这群年轻官兵的希望与梦想。

  闲暇之余,少校唐浩浩喜欢读《平凡的世界》《苦难辉煌》等书。“在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空间,这是一种与世界特别的连接方式。”通过阅读,唐浩浩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2014年,研究生唐浩浩怀着建功基层的理想走出军校校门,来到这片大漠。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方圆百里没有信号、网络,站点外是望不到尽头的沙漠和戈壁……

  枯燥的生活和失落心情不断充斥着唐浩浩。随着时间流逝,心中那颗追逐梦想的火苗几乎要被吹灭。读书活动开展以来,书籍渐渐将枯燥的生活塞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深打动了唐浩浩:“习主席当年去的地方,比我们今天苦多了。我们只有坚定信念、干出成绩,才能对得起身上这身军装。”

  另一本打动唐浩浩的是珍藏在荣誉室的部史。发黄的书籍将他带入了老一辈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的年代。“前辈们当年怀着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志来到这里,他们都是从戈壁滩上苦日子中奋斗过来的。”唐浩浩越读越受触动,“今天的我们绝不能把这种精神弄丢了!”

  当梦想的火苗重新燃起,唐浩浩在各项任务中大步前行。从首次指挥任务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数年过去,他已成长为主战雷达设备负责人、测量站副站长。回望成长历程,唐浩浩不由感慨:“在这个似乎与时代脱节的地方,读书是帮助我们不断前进的最好选择之一。”

  那本《长征》,中士童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翻阅,童燚都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当年红军将士不畏险阻的精神气概,极大鼓舞着童燚。曾经不愿与人交流的他,喜欢上了播音朗诵。他鼓起勇气征战各类读书舞台,如愿成为一名军营主播。每到课余时间,童燚最大的享受便是在电台里和战友们分享读书心得。

  成为主播那天,童燚给自己写了一句话:“坚持你的坚持,热爱你的热爱,为自己的梦想喝彩,努力做成长路上的行动者和奋斗者。”

  “读书,让我们在思想的高处相见”

  明亮的灯光下,下士张皓源站上讲台,向大家分享自己从不爱读书到爱读书的成长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我逼着自己放下手机,硬着头皮读下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读书的感觉……”

  3年前,19岁的张皓源新兵入伍,刚好赶上部队开展读书活动。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参加读书学习活动时的场景。

  那天,推开学习室的门,张皓源愣住了。一摞书摆在大家面前,等他们都坐好后,班长说:“按照计划,这是你们这个月要读完的书。”张皓源有点惊讶,也有些害怕。从小到大,他就是因为不爱读书,每天沉迷玩手机,才没考上大学,最终上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我能行吗?”那一刻,张皓源在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仿佛知道了他的心思,班长鼓励张皓源先从坚持每天读几页开始。后来,读到习主席在当知青时带了两个装满书的箱子这一情节时,张皓源深受感触,认真写下了一篇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得到了教导员的认可,他鼓励张皓源参加“读书之星”的评选。此后,张皓源接连参加上级组织的故事讲述会、各单位之间的读书巡演。就这样,张皓源走进了一个读书新世界。

  如今,张皓源已从被动式读书变成主动找书读。入伍之前的他一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更不会想到,每读一本书,自己还会认认真真记笔记。

  读书笔记里,记录着打动张皓源的“金句”。最新被记上的“金句”是:“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

  在这支部队,许多官兵都有被一句话打动的时刻,都有自己反复咀嚼的“金句”。

  属于少校唐浩浩那句话是:“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闲暇时刻,唐浩浩喜欢眺望远处的群山,畅想自己登上山顶时的快意。这份快意,也常常在唐浩浩读书的时候,激荡着他的胸膛。

  “读书,让我们在思想的高处相见。”唐浩浩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攀登,读书让我们一次次登上思想的高地,领略更为广阔的人生境界,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

  读懂别人故事,完成自我精神的刷新——在这片大漠,越来越多年轻官兵“重新发现了自己”。

  以前,看到美景发微信朋友圈,张皓源只会说一句“厉害了”;如今,这位下士会在看到荒漠中的落日时,因为心中淌过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

  读书,不仅让张皓源得到了心灵和精神的升华,还让他对这身军装承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张皓源说,虽然很苦很累,但要在苦中有作为,要品尝苦尽甘来的那份甜。

  “车轮滚滚南征北战,丹心照大漠铁骨铮铮,测天丈地热血铸忠诚。”张皓源特别喜欢机关楼前这句标语。“这是我们训练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次次在大漠戈壁中跋涉,张皓源越来越认识到,脚下的战位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

  张皓源的成长与转变,正是该部政委胡泽刚发起读书活动的初衷。如今,他欣慰地看到,3年前种下的这颗读书的种子已落地生根。越来越多年轻官兵对坚守在这片大漠里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两年前来到这里,上等兵张展宇并没有想过义务兵结束后的走留问题。两年后,他萌生了报考军校的想法:“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读书学习,置身其中,仿佛有一种力量推着你向前跑。”

  “官兵学习能力越强,战斗力越强”

  近段时间,二级上士王晋阳总是第一个跑进阅读室。

  自从外出学习培训归来,王晋阳就产生了“读书焦虑”,格外珍惜阅读时光。

  当时,单位安排王晋阳赴某厂家学习。得知消息时,王晋阳非常开心,以为别人会手把手地教他,能够学到很多想学的知识。结果在不到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王晋阳感到非常失落。

  “装备近在眼前,可自己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多数情况下,都是别人干着,我在旁边看着。”王晋阳只能见缝插针向厂家师傅询问,有时候都把师傅问烦了。

  这次经历,让王晋阳开了眼界,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那天离开阅读室,王晋阳在建议簿上写下了最新的心愿:希望能多一些武器装备及对应专业类书籍。“对于今天的军人来说,信息化战争首先从书桌上打响,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知识优势就是制胜优势。”他说。

  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王晋阳记住了战友讲述的一段长征故事。当年,红军将士“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多年后,一位老红军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为了摆脱敌人追击,那么多好不容易缴获来的辎重装备都丢了,唯有识字板没有丢。”

  回望历史,眺望未来,该部作战训练中心教导员陈东立不由感慨:必须加强学习,不然很难在未来战争中打赢。他列举了武器装备维修的例子:以前,官兵们可以用榔头、起子维修机械类设备;如今,官兵们需要用电烙铁来维修信息化设备。

  在该部作战训练中心主任张敬的笔记本上,记着一位未来学家的话:“知识贫乏的军队能在第一次浪潮战争的白刃肉搏中英勇作战,在第二次浪潮中也能打败敌人,但在第三次浪潮中,他们将像没有文化的工人无法从事第三次浪潮工业生产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官兵学习能力越强,战斗力越强。”张敬告诉记者,这些年,武器装备加速更新换代,这对官兵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观念更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当以武器装备为代表的硬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军人的文化素质等软实力就成了硬实力的倍增器。”他说。

  大漠里驶来一辆“图书方舱车”

  于银诚 全凌云

  视线前方,一辆墨绿色的方舱车在沙漠里穿行。

  车外,大风裹挟着沙土飞扬,拍打在方舱车厚厚的车厢上;车内,学习桌、书架排列井然有序,一本本书籍摆放在书架上。

  这辆巡回在大漠里的“图书方舱车”,由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测量站官兵设计改造而成,在3年前投入使用。作为一支战斗在车轮上的部队,该站官兵常年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上转战。为实现教育跟车走、学习不断线,他们将部分方舱车厢改造为读书车厢,配备报刊书籍1700余册,打造出了一个流动的阅读空间。

  “车队走到哪里,‘图书方舱车’就跟到哪里。”该站政委孙子军告诉记者,“图书方舱车”启用以来,官兵们就像找到了一个精神港湾,每到休息时间,车厢里总是人头攒动。

  追随着官兵的足迹,这辆“图书方舱车”晒过大漠里强烈的阳光,吹过强劲的风沙,也见过一群官兵安静的时光。

  在这辆方舱车里,一级上士刘海亮读完了一直想看的《平凡的世界》。“真挚与坚韧是我们不断向前的勇气。”刘海亮喜欢在笔记上写下读书心得,然后和远方的妻子分享。读书,让他与妻子的心灵靠得越来越近。“书籍为我们搭建了一座横跨2000多公里的桥梁,让我们彼此不再孤单。”刘海亮说。

  在这辆方舱车里,下士梁璞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读书分享会。那天晚上,梁璞迫不及待地和战友们讲述着《创业史》带给他的震撼:“今天在这大漠里,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创业。我们要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创业史。”

  入夜,灿烂星河装饰着天空幕布,辉映着大漠深处这辆“图书方舱车”里的灯光,以及灯光下一张张青春脸庞。就像一个“加油站”,“图书方舱车”不断给这群年轻官兵补给着精神养料,带给他们“诗和远方”。

  在学习中寻找制胜之道

  胡泽刚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支不学习的军队,是没有未来的军队。

  今年,人民军队将迎来建军95周年,继续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是迈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紧要的第一步。新的征程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读书学习。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这一重要论述让人警醒、催人奋进,必将引领和激励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刻苦学习、躬身实践。

  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努力提升知识储备、拓宽战略视野、锤炼打赢能力,在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从经典原著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经典原著不仅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更折射出人格的魅力。习主席指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再到《实践论》《矛盾论》,每一本著作都闪耀着璀璨的真理光芒,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库”。我们应主动挤出静心研读的时间,品味经典原著中真理的魅力,做到原原本本学、沉下心来学、带着思考学、时常反复学,咀嚼经典著作中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不断夯实思想理论根基。

  从科技前沿中寻找制胜之道。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迭代加速、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对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军队各方面建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争的制胜机理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围绕履职需要,学习研究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等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弥补知识弱项和能力短板。

  读书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青年官兵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学有所得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干有所成。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自觉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动扎根基层锤炼坚强意志和军事技能。

责任编辑:王沥慷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