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说兵事丨如何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兵说兵事丨如何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9-17 09:30

原标题:兵说兵事丨如何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

写在前面

下连后尽快适应连队生活,是新兵步入军营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基层上上下下都很关注。本期“基层传真”给您分享两篇“兵说兵事”,分别从新兵和老兵的不同视角,看看新兵下连后遇到的问题和考验,以及他们有何应对之策和感受体会。

新战友,别把自己看轻了

■第74集团军某旅列兵 胡 浩

在新兵连,我是同批兵里的佼佼者。下连后,本以为可以凭借新训打下的良好基础很快崭露头角,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不小的打击。

一次,班里组织战术训练,班长让我负责指挥。我知道他的用意,无非是想看看我的能力水平到底怎么样。其实,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心想这下终于可以露一手了。

不料,我刚讲完排兵布阵的想法,就遭到了副班长薛立虎的质疑:“按照训练教材的规定,当前战斗队形并不适用于你所设想的敌情和战场环境。”我一下子羞红了脸,没等我开口,其他老兵也跟着“帮腔”,说我这也不对、那也不懂。虽然他们是就事论事,但我还是觉得很羞愧。

随着训练的深入,我发现自己与老兵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原以为自己体能成绩还不错,结果发现我在连队根本排不上号。至于专业能力,我更是差距巨大,每次实装操作只能看着他们“炫技”。认清现实后,我开始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啥啥干不好”,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找各种理由拒绝班长骨干给我提供的表现机会,甚至产生了消极厌训的情绪。

没多久,指导员看出了我的异样,主动找我谈心。了解情况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再优秀的战士也是从新兵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看到差距、认清现实值得肯定,但因此看轻自己甚至放弃努力就不可取了,一个合格的军人应该知耻后勇、见贤思齐。”

随后,指导员讲述了连队几名优秀骨干的成长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兵之初”都和我一样稚嫩,但他们没有被差距吓倒、被困难打倒,而是越挫越勇,最终成长成才。

在指导员的开导下,我解开了心结,摆正心态、振作精神,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上。前不久,连队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指定我负责主持“士兵讲堂”。这一次,我没有胆怯,而是精心准备,努力表现自己,从台下老兵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赞许。

别看就这样一个小插曲,却足以让我对自己应该如何度过“第二适应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初入军营的新战士,“各种不会”是必然的,“技不如人”也是正常的,但不能患得患失,轻易否定自己。只要正视现实差距,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相信终会迎来破茧成蝶的一天!

(王哲浩、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王涵整理)

老兵们,别把自己估高了

■第74集团军某旅上士 陈兆伟

前些日子,连队要制作主题教育展板,新兵姚承志主动请缨。但我心里打鼓:这位新兵刚来部队没多久,还什么都不懂,不可能高质量完成任务。于是,直接拒绝了他。

在此之后,又发生了几次类似情况。接连遭遇打击,姚承志变得有些郁郁寡欢,工作积极性大减。正当我准备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时,一项突如其来的工作转移了我的注意力。

一天,指导员找到我,说连队打算组织士兵骨干授课,问我想不想参加。“能为全连官兵授课,是一次多么难得的锻炼机会啊!”我当即答应下来,并向指导员保证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但这次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指导员要求授课必须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还要准备教育提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这让我一时间有些无从下手。入伍以来,我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一步步成长为连队骨干,在各项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但让我制作课件、编辑视频,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眼看授课时间一天天逼近,准备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我四处求助无望时,姚承志主动找上门来:“班长,要不我来帮你吧?”他的出现犹如雪中送炭,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了他的提议。

“班长,我觉得这段表述不够准确”“班长,建议将这部分的顺序调整一下”……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姚承志确实有“两把刷子”,他对授课内容的一些见解让我获益匪浅。原来,这个一直被我认为“难堪重任”的新兵,竟有这么多我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

在姚承志的帮助下,授课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教育日当天,我自信地走上讲台,以生动感人的讲解赢得了战友们一阵阵掌声,现场效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事后,我陷入了反思。每当有新兵下连,我们一些干部骨干总会带着偏见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能不添乱就不错了”,故意把他们排除在任务之外。但仔细想想,很多新兵拥有良好的教育经历和一技之长,学习能力很强,只要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缩小与老兵的能力差距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作为老兵,不能把自己估高了,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承认新兵的优长。不妨老兵新兵携手来一场“比学赶帮超”,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书写各自的精彩。

(庄小好、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王涵整理)

以新带新 携手同行

■陈 佩 徐一鸣

“单杠二练习,巫晓斌21个,王鹏20个……”今春入伍的新兵下连后,武警北京总队某执勤支队九中队进行了一次体能考核,结果有些出人意料,老兵王鹏竟然输给了自己带的新兵巫晓斌。

其实,老兵王鹏并不老,去年才入伍。满打满算,他的兵龄只比巫晓斌长不到一年而已,也是一名新兵。

随着一年两次征兵政策的实施,部队同时出现两批新兵的情况成为现实。为了让他们更快适应部队生活,今年该支队创新举措,让前一批新兵帮带后一批新兵,通过以新带新的方式,携手共度“第二适应期”,一起成长进步。

看到体能成绩不如自己的“徒弟”,王鹏有些沮丧,提出换一名新兵与他结对子,遭到了排长的拒绝:“你的体能成绩可能不如对方,但你是执勤标兵,可以好好教他如何完成执勤任务!”

简单一句鼓励,重新点燃了王鹏的热情。他迅速进入状态,天天拉着巫晓斌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巫晓斌没有因为打败“师傅”而沾沾自喜,不管是在执勤哨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问题都虚心向王鹏请教,而王鹏也是知无不言,倾囊相授。

相近的年龄、相似的经历,让两个人的心越贴越近。战友们发现,以往练体能不是很积极的王鹏,时常在熄灯后跟着巫晓斌加练;而对战术动作尚显生疏的巫晓斌,也在休息时间按照王鹏的示范给自己“开小灶”……一番互帮互助,巫晓斌和王鹏进步迅速,经常受到中队领导表扬。

发生在这两个人身上的变化,只是该支队新兵群体拔节生长的缩影。他们展现出来的激情活力,让班长骨干们直呼“后生可畏”“压力山大”,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整个营区的训练氛围日益浓厚。

“以新带新、以新促老,产生了‘鲶鱼效应’。”该支队支队长李宝东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把“新新结对”与“新老互助”结合起来,影响带动新兵们从快速融入连队转向加紧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迟语洋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