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收到一封特殊感谢信,落款只有一串数字 - 公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00后大学生收到一封特殊感谢信,落款只有一串数字

来源:上游新闻
2022-05-18 13:18

  原标题:00后大学生收到一封特殊感谢信,落款只有一串数字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刘波

  近日,正在读大学的王志(化名)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身在何方,但在信中称他为“亲人”,因为从今以后,写信的这个人和王志有了别样的“血缘”。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男孩收到特殊来信

  5月17日早上9点,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定点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重庆第18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正式开始。

  作为捐献志愿者的王志躺在病床上,鲜血从他左前臂的静脉处流出,流入病床旁的血液成分采集机。在血液成分采集机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其余血液成分再通过王志的右前臂静脉回输到他的体内。

  整个采集过程要持续3-4个小时,在此期间,王志只能躺着,躺得久了有些难受,但他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个“亲人”正在等待他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5月13日,王志已经入院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以确保外周血中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注射动员剂以后,人会有些不舒服,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5月13日,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一封信,写信人就是他此次的捐献对象。

  信件落款没有姓名只有一串数字

  这是一封手写的信,和大部分的信件不同,开头写着“致素未谋面的恩人”,落款是两串数字,王志认得,其中一串数字,是自己的志愿者编号,“另一串可能是他的受捐号码。”

  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双盲原则(捐赠者和受捐赠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任何信息),王志和受捐者不能互相认识,受捐的信里,代表王志的也变成了他的志愿者编号。

  王志是重庆邮电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是个“00后”。年轻的他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却在这封特殊的来信里读到了身患重病的受捐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灾难。

  受捐者在信里说,“您的出现点燃了我重生的信念,从此我将多了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让王志第一次对“血缘”和“亲人”有了新的感受。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准备工作并不简单,王志每一次因为准备工作感到些微难受时,就会想到对方信里的话,“我就觉得一定要完成捐献,让他知道我还在这里,他就有希望。”

  “我会追随你的善行”

  在大学同学们眼中,王志是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而且还是个很有才的“学霸”。21岁的他擅长编导和摄影,专业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不少作品还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一件作品还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一等奖。

  王志是个心细如发的男孩,他从小就注意到,爸爸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献血,无偿献血成了他成年后一直想做的事情。2019年冬天,他在校园里第一次献血,也在当天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三年来,他每次在校园里看到献血车,都会想起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 “我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匹配成功。”

  近日,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联系王志,告诉他和一个患者匹配上了, “你愿意配合捐献吗?”听到电话那头的提问,王志毫不犹豫答应了,“既然是我可以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去做。”

  5月13日,王志一个人到医院开始了捐献前的准备,受捐者的那封信也交到了他的手里。对于从未自己一个人住院的王志来说,受捐者的来信也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信里有一句话让他记忆颇深,对方写道,“我会用其他的力量来追随你的善行”。这让王志感受到,自己的善行不仅仅是救了一个人,而是让善意从一个人传播到了另一个人,“我觉得这才是这件事情最大的价值,人人都有爱心之后,整个生活也会更加充满阳光吧。”

  5月17日,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也前往医院看望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志。张慧介绍,目前,重庆邮电大学已经有9位同学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们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也体现了学校多年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实效。”

  王志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由专人搭乘航班送往受捐者所在医院,输注到患者体内。

  (注:因遵循造血干细胞捐献双盲原则,文中主人公采取化名,相关信息模糊处理。)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