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名“山娃”圆梦记 - 公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韶关乐昌大源镇43名孩子和10位老师从“板房教室”搬进新学校

43名“山娃”圆梦记

来源:广州日报
2022-03-30 13:38

  原标题:韶关乐昌大源镇43名孩子和10位老师从“板房教室”搬进新学校(引题)

  43名“山娃”圆梦记(主题)

善美韶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欧建军、赵小华、范湘慧

3月28日,连场春雨后,位于湘粤交界的韶关乐昌大源镇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天还没亮透,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早早起床。难掩雀跃心情的43名孩子和10位老师一道,共同迎来了盼望多时的激动时刻——告别“板房教室”,喜迁新教室!

桥头教学点整体搬迁到墩子村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

孩子们在焕然一新的教室上课。

孩子们共同的心愿是走出重重大山。

孩子们的爱心午餐

整洁的学生宿舍

历史

根治水患 父老乡亲告别家园

28日一早,记者从乐昌市区驱车北行,沿着乐昌峡旁边公路前往大源镇与孩子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采访车一路北行,两岸高耸青山延绵不绝,泱泱武江在峡谷间平静地流淌着,绘出了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壮美画卷。在武江上游,一座巍峨的大坝牢牢地锁住了曾经桀骜不驯的“蛟龙”,让下游大片沃野良畴、村镇城廓从此再无水患之忧。

实际上,乐昌峡水利枢纽未建成前,武江韶关段上游无一宗防洪控制性工程,加上沿途地势相对较低,频发的洪水灾害严重制约了韶关市、乐昌市及沿线县市的发展。从上个世纪末到21世纪初,武江的乐昌、浈江流域就经历了多场特大洪水袭击,给粤北地区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2008年1月,广东举行了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奠基典礼,粤北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民生工程揭开了建设序幕。2011年10月,乐昌峡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6月,末台机组并网发电。从此,粤北地区结束了“四年一大灾、两年一小灾”的历史。

在这项广东省重点民生工程建成后,受围堰蓄水影响,原大源镇部分镇区淹没成为库区,大源镇许多父老乡亲们发挥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告别了祖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其中,该镇所有学校进行了转移及撤并,只有桥头教学点得以保留,设有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目前有学生43名。

过去

原教学楼被拆除 板房成为临时教学点

2018年11月,桥头教学点两栋教学楼经鉴定为D级危房,2019年6月停用。当年8月,建成板房作为师生教学、生活用周转用房,原教学楼于2020年5月拆除。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桥头教学点未取得土地使用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一般农用地。鉴于大源镇桥头教学点就读人数较少,且一般农用地调为教育用地需要较长时间,新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已经涵盖了大源镇中心学校建设,乐昌市决定将桥头教学点撤并到大源镇中心学校,与大源镇新集镇同步建设,所以在拆除后进行了两手准备。

当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搭建板房作为临时教学点,2019年8月,桥头教学点临时性应急板房建成启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集镇大源镇中心学校建设进度。但是因大源新集镇建设涉及乐昌峡项目资金调概,且广东省乐昌峡水利枢纽管理处转企改制,资金未能落实到位,以致大源镇整体建设近乎停滞,镇派出所和政府部分办公场地至今仍是临时板房。”

据了解,由于大源镇新镇区建设涉及乐昌峡项目资金调概,调概时间长,资金一直未到位,目前尚未动工建设。经韶关市、乐昌市与省发改委、水利厅、粤海集团积极沟通协调,目前,已基本形成共识并准备于近期签订补充协议,待资金到位后马上实施大源镇新镇区建设。

为早日解决桥头教学点问题,2021年12月18日,乐昌市经过现场调研,决定将桥头教学点整体搬迁到墩子村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墩子村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另选址安排,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在省教育厅、省水利厅、粤海集团和韶关与乐昌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大源镇中心学校新教学点于今年3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

现在

新教学点启用 孩子们“拎包入住就读”

“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到更高的学府去求学去深造,用知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乐昌市委宣传部部长曹智辉告诉记者:“大源镇中心学校新教学点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5平方米,有课室6间、功能室及办公室共4间、学生宿舍3套、教师宿舍10间、厨房及餐厅各1间、保安室1间,教学配套设施完善,有效满足了湖洞、桥头、墩子、新秦等周边学生就近就学的需要。”

如今,43名小学生和10名老师一同搬进了这所由墩子村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的新学校。墙面重新进行了修补刮塑、电路灯光进行了更换改造,新建了校门和围墙、升旗台,在宿舍阳台和楼梯等处加装了护栏、食堂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墙面修补刮塑,篮球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厕所蹲位等。

走进教室,电子白板、投影仪、音箱、空调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电器一应俱全。一名孩子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他的小课桌:“我这个桌子和椅子都是可以调节高度的,我长高了,桌子椅子也跟着变高。”

孩子们的营养用餐问题得以解决,由爱心企业捐赠爱心营养餐(中餐和晚餐)将持续3年。“今天中午娃娃们吃木耳炒鸡肉、卤鸭翅、咸蛋、青菜,汤有猪骨汤。”走进食堂,厨师们正在忙着准备午餐。记者从贴在墙上的菜谱中看到,孩子们周一到周五各有荤素搭配的营养餐,“午餐和晚餐还有汤:瘦肉青菜汤、莲藕煲汤、冬瓜汤、紫菜鸡蛋汤等。”

宿舍里,崭新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每个小套间都有独立的洗手间、洗衣机、热水器,真正做到了“拎包入住就读”。尽管山里的孩子早当家,但他们指着洗衣机依旧骄傲不已:“以后大冬天的不用自己用手洗衣服,我们有洗衣机!这下手不会长冻疮了!”

未来

想走出大山 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学习历程,无论是孩子们还是老师们都充满着憧憬。大源镇区目前没有初中,孩子们都渴盼着走出重重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身处海拔约500多米的粤北山区,孩子们去一趟周边较繁华的梅花镇、坪石镇、乐昌城区,都要约1.5个小时兜兜转转的车程。

“我们这里离城里太远了,坐车出去一趟坐得我头晕。”今年上6年级的谢婷,谈起自己最大的梦想:“尽管会晕车,但我还是想考上乐昌一中,这是我们乐昌最好的学校。”她自豪地说:“我不仅去过乐昌市区,我还去过广州。广州太大了!”

墩子村村民刘新旺,原来每周一要风雨无阻地骑着摩托行驶25分钟才能将两个儿子和一个星期的口粮送到板房教室。如今教学点搬迁后,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学回家,走路只要15分钟。更重要的是,“现在天天回家就能看见孩子,干活再累也开心。”而在之前,同住墩子村的孩子们只有每逢周末才能回家一次见到父母。

这里的老师平均年龄为45岁。教英语的莫智坚老师今年只有32岁,却已是伴随着教学点成长的“三朝元老”。家住乐昌市区的他“三支一扶”来到大源后,坚守山区教育一线长达12年。

教学点许多老师都还记得2000年左右,大源镇的学生人数最多可达六七百人,这两三年则维持在四五十人。受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周边城市化进展的影响,目前整个镇常住人口只有2000余人。现在许多地方都鼓励农民进城,提倡孩子们就近入学,老师们也希望有那么一天能与学生都进城。“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