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飞”入寻常百姓家 - 公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扶贫产业,“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四川在线
2021-01-14 07:59

  四川在线记者  侯冲

  【人物名片】

  亚玛里初,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副县长、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她积极探索“飞地”模式,让原本缺乏条件、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参与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之中。

  亚玛理初在农户家里查看饮水安全情况。

  【亮点故事】

  这两年,在甘孜州炉霍县,“飞地”成为热词,当地农牧民几乎无人不知。

  炉霍县平均海拔3860米,全县88个贫困村,大多位于高寒牧区,土地分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以泥巴乡次郎村为例,该村耕地较少,且大多数土地坡度都在30度以上,不适宜耕作。

  但也有例外——如该县斯木镇吉绒村,当地是全县少有的地势平坦区域,且有鲜水河流经,适宜发展规模农业。2015年,吉绒村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0个蔬菜大棚。包括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打工收入等在内,当年全村人均增收1600元。

  “既然贫困村不适合在村内发展产业,那么能否借用‘飞地经济’概念,让这些地方的产业到村外发展?”偶然与同事的一次闲谈,让亚玛里初“灵光乍现”,随即提出贫困村利用“飞地”模式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随后,炉霍县在全县土地较为平整的地区,开始投入资金大规模建设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各贫困村积极整合产业扶贫基金、对口援建资金等,固化形成集体资产,入股“飞地”产业扶贫园区。按照“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的思路,以及“贫困户优先、全民受益、共享红利”的原则,炉霍县引导各方就投资入股、经营管理、收益分红等事项深入洽谈,形成了共享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

  2017年开始,炉霍县新增大棚259个,覆盖88个贫困村和83个非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入股两个大棚,非贫困村入股一个大棚。2020年,入股蔬菜大棚的村民人均分红达到了1000元。

  亚玛里初介绍,大棚种植的小番茄、青椒、黄瓜等,如今远销成都甚至京沪等地。“未来5年,我们将力争建设蔬菜大棚1000个,并配套启动冷链仓储中心、生态菜籽油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建设。”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