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碎片里的人,不会获得修养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迎接世界读书日 冯骥才谈读书的意义

活在碎片里的人,不会获得修养

来源:今晚报
2022-04-19 10:33

  原标题:迎接世界读书日 冯骥才谈读书的意义(引题)

  活在碎片里的人,不会获得修养(主题)

  今晚报记者 高丽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作家冯骥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活在碎片里的人,是不会获得修养的。冯骥才说:“文学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思考。定力来自于思考,读书可以启发和帮助我们思考。我觉得思考是找到自我的最好方式。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我们需要的读书,该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对读书的本然喜爱。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书里面,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也在书里面,比如人的想象、智慧、思想、发现。所以我说,书的世界,大于我们现实的世界。”冯骥才认为,读书的目的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包括工具性的读书、求知性的读书、消遣性的读书,而第四类,冯骥才用了一个词,就是为了心灵生活。“这是我最推崇的。我们需要书里的那些内容给我们治愈,我们需要比较纯粹的、精神的、情感的生活,需要思考的、审美的生活。享受别人的思想,也是很快乐的事,特别是这些思想有发现的时候,会一下子把你引申到一个抽象的、全新的境界里去,这时你会发现,人的智慧在那个地方忽然开辟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你过去没有看见过。这让人很享受。”

  冯骥才说,自己所有的人生经历和收获都离不开文学和书籍的滋养。儿时的启蒙教育,是从每天晨起早读古典诗词和四书五经开始的。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与生活的诗意,生发了对美的追求。“我在二十岁前,还没有正式读到一本外国文学,直到一位读书多、藏书多的好友向我推荐了屠格涅夫的《初恋》,这才给我打开了各国名作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人问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书中的精华并做有选择的阅读。我觉得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人在青少年求知欲最强的阶段,一定要多读经典,这些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精华。”

  在做传统文化保护的近二十年间,冯骥才虽然少读了很多书,也少写了很多书,但是读到、学到的广阔而丰富的各地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是他认为这辈子读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书。“在整个传统文化保护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我们不知道的,永远比我们知道的多。走进某个村子前,我们真是没有想到这里有那么好的艺术,有那么好听的歌,有那么好的一种手艺,或者那么美的一些建筑。这时候你反过身来,倒需要工具性的读书。需要找资料,需要找当地的人来问,需要找当地的县志看一看。当地的一些学者们可能已经写过相关的书,但是我没有读过,我需要把它们找出来看。这样我会多知道很多东西,多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学习应该永远是知行合一的。”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