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导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历史感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叛逆者》导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历史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6-22 10:49

  原标题:《叛逆者》导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历史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国产谍战剧又出佳作。

  根据“人民文学奖”得主畀愚同名小说改编,由周游执导,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叛逆者》在央视播出,豆瓣拿下8.4分。

  年轻的复兴社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带往上海,参加抓捕潜伏在上海区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正直单纯的林楠笙不断被顾慎言、纪中原、朱怡贞等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召,对国民党内部的乱象和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的思考。经过艰苦斗争和生死考验后,林楠笙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日前,《叛逆者》导演周游接受中青报·中青网专访。“这些隐蔽战线上的革命先辈,他们时常忍受着孤独,很少能有机会去慷慨激昂表达自己的信仰,甚至无法穿上心爱的军装。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内心一直饱含着理想和信仰。”

  周游提到,《叛逆者》一大特点是没有使用旁白和内心独白,因而,如何表现隐蔽战线英雄的信仰,对影视表达方式和演员演绎都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林楠笙这个人物的转变过程,是这部戏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如何确立,如何一步步地展开,都需要在创作中反复衡量。”

  和以往谍战剧相比,《叛逆者》不是一个处处都有“强情节”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非常类型化的故事。“故事背景横跨了13年,我更希望在故事当中看到历史感,看到每个人物的成长变化和发展。”周游说。

  中青报·中青网:最早读到《叛逆者》小说,对这个故事有何印象?

  周游:原小说篇幅不长,四五万字,但我觉得这部作品很严谨,对历史厚度的展现很好。小说有大量的留白,但是信息量巨大;整体行文流畅、冷峻,没有过多情感描写,可值得挖掘的东西特别多。另外,故事整体时间跨度非常长,跨越了十几年,包含很多历史节点。

  中青报·中青网:你希望通过《叛逆者》传递出怎样的理念和价值?

  周游:我没有想要进行强价值输出,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故事、这些生动的人物,让大家能够体会到那种“冷酷之下的温暖”,以及那些人隐忍的气质,内心的理想、信仰等。观众体会到了之后,自然都懂。

  中青报·中青网:表现隐蔽战线革命者内心的信仰,创作上有哪些难度?

  周游:我们书写的故事背景是隐蔽战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人很多都有掩护身份,他们很少有机会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信仰。而我们创作的时候,想要尝试一下不要旁白和内心独白,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调整难度。

  因为《叛逆者》中的角色肯定有大量的独角戏,如果没有旁白和内心独白,角色表达内心信仰的空间就被压缩得很窄。但是,我们又要把他们这种饱含信仰、时时刻刻都为了信仰而努力、坚定和隐忍地在刀尖行走的状态表达出来。所以,我们通过一些重要的戏用道具,帮助演员去体现那一刻内心的复杂度,展现他们心痛、兴奋等情感。

  中青报·中青网:林楠笙经历了怎样的成长阶段?

  周游:整体上林楠笙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林楠笙寻找信仰;第二个阶段,林楠笙受到感染和感召,一步步迈向党的怀抱,是一个坚定信仰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成为共产党员后,他又重新潜伏回到上海,这是一个信仰升华的阶段,也是一个在实践当中坚定信仰的阶段。

  演员朱一龙特别认真,在剧组经常做功课到很晚,为了给角色前后“跳跃式的表演”寻找内心和情节上的依据。《叛逆者》中他很多心理洞察戏的表演,是非常细腻,也极具爆发力的。

  中青报·中青网:《叛逆者》对细节的处理得到观众好评,这方面剧组作了哪些工作?

  周游: 我们在梳理文本阶段,梳理和落实了大量的细节,包括整个剧的地域特点、每一个人物的生平和履历、人物之间的组织关系、单位部门设置,还有制式服装和戏用道具等。比如我们历史顾问老师说,13年时间跨度中,根据历史事实,戏中人物用到的钱币多达14种。

  《叛逆者》播出后,我没想到观众能看得这么细!其实看得那么细,给我们压力挺大的。有观众说,顾慎言拿电话听筒会用白布包住——那个年代已经有指纹识别了。其实我们这个细节设置是一举多得,顾慎言用白布包住听筒,也是为了掩护自己的声音,防止被录音。他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特工,下意识会这么做。

  我当年跟老导演一起工作时,老导演经常会说一句话:“要多去想,这些人物在那一时那一刻,还有什么更多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去和人物“贴身肉搏”,去和他同呼吸,才能够体会到他的境遇、他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发出来真正准确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心理动态。

  中青报·中青网:《叛逆者》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哪一对关系比较触动你?

  周游: 林楠笙和朱怡贞两人的情感,是全剧情感气质的一种浓缩。他们这条情感线上,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戏。梳理文本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想,到底他们情感的核心是什么?而我们查阅史料发现,当时很多类似的革命情侣,都是在聚少离多、不知对方安危的情况下,一直保持那份炙热的情感。

  《六月船歌》是林楠笙和朱怡贞情感延续的象征性音乐符号。到了最后,他们的情感,以及这个音乐符号都升华了。他们内心那份情感,饱含着一种革命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是先认可了对方这种革命理想主义,才有了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一种战友情、在抗战期间的同胞情,这种情感一直很隐忍,浓度反而会加深。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