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如何比故事片更好看?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纪录片如何比故事片更好看?

来源:羊城晚报
2021-05-09 13:51

原标题:纪录片如何比故事片更好看?

□祁 海

近些年来,广东影视艺术家积极探索人文纪录片创作,《掬水月在手》《海上来客》等佳作不断。《一代天娇——红线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剖析其如何实现真实性、艺术性、可看性的统一,对于本土纪录片创作有启发作用。

记述粤剧大师红线女生平的人文艺术纪录片《一代天娇——红线女》(以下简称《红线女》)长达10集共300多分钟,但令观众不感到冗长枯燥。

《红线女》牢牢吸引观众的一大原因是该片构思奇巧,不像一般纪录那样流水账般只见老照片、资料片和采访过程,旁白也不是干巴巴的解说。该片借鉴电影故事片的戏剧性结构、蒙太奇剪接技巧、声画造型手法和文学的散文笔调,塑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红线女的大师风范。

善于取舍,突出最接当今地气的人物个性

《红线女》记述的时间跨度80多年,但不是面面俱到地展览红线女的所有优点,而是对真实素材进行剪裁、提炼,凸显人物最独特的人格魅力——永不言败!

具体表现在她的四次大起大落再大起,极为罕见,悬念迭出,颇有故事性和传奇色彩。

大悬念一:富家小姐邝健廉自幼养尊处优。然而战乱爆发,她一夜之间沦为最底层的贫困难民,只好离家学唱戏糊口,能生存吗?这小女孩没有自叹命苦,很快就化被动为主动,开发了自身潜能,经过刻苦磨练脱颖而出,由“下九流”戏子一跃成为饮誉海内外的艺坛新星——红线女。

大悬念二:1949年后,香港大明星红线女毅然回内地开创新的事业,一夜之间离开根深叶茂的地盘,能从头再来吗?红线女勇敢度过了艰难的磨合期,借助内地的独特优势,将多个戏曲剧种的精华融入粤剧,整理的传统剧目《搜书院》、新编历史剧《关汉卿》、现代剧《山乡风云》是她的三个里程碑,其成就大大超越她回内地之前。这段“二次创业”经历还记述了红线女与粤剧大师马师曾结束婚姻关系之后,迅速抚平感情创伤,二人没有反目成仇,继续真诚合作。这样的新型人际关系,既真实又有戏剧性,比影视剧虚构的感情戏更感人!

大悬念三:在那个特殊年代,红线女一夜之间变成“黑线女”,被赶下乡。命运落差如此之大,她能承受吗?能!她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也能以巧妙方式保存实力,如借吆喝鸡群练声,借追赶鸡群练台步。她后来重返阔别十几年的舞台,完全不需要恢复期就能再现当年风采,成为戏剧史上一大奇迹!

大悬念四:变革时代,古老的粤剧卷入市场竞争,上座率暴跌。红线女能力挽狂澜吗?这位古稀老人又一次勇敢迎战,善于抓住解决矛盾的关键——培养新观众,她向青少年普及粤剧艺术,创作中国第一部戏曲电影动画片《刁蛮公主戆驸马》,亲自为该片女主角配唱,震动艺坛……

创造既写实又写意的纪录片表现手法

《红线女》借鉴影视剧的高潮戏手法,重现红线女在离世前之前20多天内三次为观众演唱《荔枝颂》的实况录像。《荔枝颂》唱词的“多少园丁挥汗雨,换来万紫与千红”,画面上的繁茂枝叶和鲜红硕果,正是老艺术家呕心沥血传承艺术的人生写照,而且具有鲜明的广东风格!这些既写实又写意的激情场面,催人泪下的感染力大大胜过故事片!

《红线女》尽可能多采用纪录片和资料片,但红线女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基本上没有她本人的动态影像资料,这几集篇幅较长,仅靠静态的图片无法支撑。于是,纪录片适当采用“情景再现”方式,即让演员在实景或摄影棚布景前表演,以仿真效果再现当年的人和事。

这是个大难题!一些纪录片的“情景再现”虚假难看,不伦不类,无法与纪录片融合。但《红线女》的“情景再现”,观众却欣然接受,都说好看。其成功诀窍是:真假混合。

一是“情景再现”的画外旁白是红线女回忆录的叙述文字或晚年红线女谈往事的采访录音,这就增强了纪实氛围,有别于故事片。二是“情景再现”中扮演青年红线女的莫燕云、扮演中年马师曾的欧凯明,都是粤剧演员,身段、气质、神韵、动态充满粤剧味,增强了行业的真实感,观众容易接受。三是“情景再现”的场景造型很别致,既写实又写意。许多运用数字特效合成的画面,演员和老戏院、老海报、老剧照、老报纸在同一个画面,形式美感与历史沧桑感俱全。

人文纪录片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鲜花。广东影视艺术家近年来积极探索人文纪录片如何实现真实性、艺术性、可看性的统一,不久前推出的《掬水月在手》《海上来客》就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作。《红线女》的成功,为南粤艺坛再添光彩!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