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件近代历史文献文物 窥辛亥革命志士爱国事迹-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观百件近代历史文献文物 窥辛亥革命志士爱国事迹

“海外拾珠——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新藏近代历史文献文物展”展出

来源:羊城晚报
2021-11-23 13:10:56

  原标题:观百件近代历史文献文物 窥辛亥革命志士爱国事迹(主题)

  “海外拾珠——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新藏近代历史文献文物展”展出(副题)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刘峻希

  图/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

  “海外拾珠——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新藏近代历史文献文物展”正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以下简称“帅府纪念馆”)展出,将展至12月19日。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10余件套,包括历史照片、档案文书、名人书信书画等物品。

孙中山题字:知难行易

民国廖梦醒赠三哥的孙中山宋庆龄视察岭南大学照片

民国刘纪文的大元帅府大本营特别出入证

1933年广州市海珠桥建成开通当日照

1933年十一月刘纪文题《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发刊辞》手稿

北平荣宝斋笺谱

民国廖仲恺赠刘纪文行书条幅

民国丁巳年高奇峰画《柳塘春晓图》轴

  主办方介绍,2018-2019年,帅府纪念馆从海外征集到刘纪文后人刘良栋兄弟姊妹藏近代历史文献文物一批,包括历史照片、档案文书、名人书信书画,以及“芝兰室”主人的手稿、文房用品等物品,共计八百余件套,弥足珍贵。这批物品主要是刘纪文(1890-1957年)求学、施政期间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依托这批文物,帅府纪念馆举办了本次展览。展览精选了其中110余件套物品,一方面展示孙中山及朱执信、廖仲恺等辛亥革命志士的爱国事迹,另一方面生动反映了民国时期广州和南京市政建设等情况。

  展览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反映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志士为国家富强奋斗的历史。二是城市记忆,一件件藏品见证了南京、广州城市发展变迁的点滴。三是名人书画作品:书画作品是刘纪文与友人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四是雅致“芝兰室”,刘纪文担任广州市市长时,其官邸书房名为“芝兰室”,该部分展出的是“芝兰室”主人的手稿、文房用品等物品。

  重点文物

  孙中山手书“知难行易”横幅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内部许多人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革命方略以及各种革命和建设的主张为“空谈”、“空言”。孙中山疾首痛思,总结失败教训,意欲从理论上找到践行革命的强大武器,推翻国人畏于行艰而不行的思想,从而使众人再度齐心响应以建立民主共和之政府。

  1918年,孙中山撰写《孙文学说》,全面系统地阐述“知难行易”学说。孙中山认为革命事业之成功、民主共和之实现、国家之由衰致盛,最重要的是要使国民知,既要知革命建国之可行,又要知世界之大势,更要知各种科学知识、术业专攻。只有国民了知这一切,加之“专门家”们的努力和杰出人物的领导,所有宏愿便能够计日以成。

  刘纪文是孙中山的广东籍老乡,也是好友,此件文物是1922年孙中山为刘纪文题词“知难行易”。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是这件孙中山先生的墨宝首次亮相。

  孙中山宋庆龄视察岭南大学照

  岭南大学(位于现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中山大学校址,原名岭南学堂,解放后并入中山大学)是广州创办比较早、影响比较大的一所教会学校,始建于1903年。创办岭南大学的教育先驱钟荣光,青年时代就结识了孙中山先生,追随孙中山革命,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钟荣光在岭南学堂任职期间,曾先后三次邀请孙中山莅临视察并发表演讲,勉励学生立大志,求知识,为国家服务。

  1923年春,在驱逐陈炯明部后,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复任大元帅职。同年12月2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床龄第二次到岭南大学视察,孙中山在怀士堂发表《学生要立大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演说。该照片就是反映孙中山宋庆龄这次视察岭南大学时的情景,由廖仲恺何香凝长女廖梦醒(1904-1988)赠予刘纪文。

  1923年大元帅府大本营特别出入证

  1923年,孙中山将陈炯明部驱逐出广州后回粤,第三次在广东建立起革命政权,于广东士敏土厂,也就是现在的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采取集中军权的元帅制,为最高军事组织,事实上具备政府职能。设大元帅一人,职权为:一是一切重要政务由大元帅处理;二是调度、指挥各总司令、司令、军、师等军队;三是决定机关组织、各机关增设与裁并及重要官吏的任免;四是公布条例,发布命令,核准各部公布的条例。孙中山任陆海军大元帅。大元帅府内设秘书处、参军处、法制局、审计局、会计司、庶务司、内政部、财政部、军政部、建设部、外交部、海军部、参谋部、大理院、金库等。

  这件出入证是时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审计局长刘纪文的“参”“第一三五号”“大本营特别出入证”,也是孙中山在大元帅府第三次建立政权的重要见证。

  海珠桥开通仪式场景及《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发刊辞》手稿

  穿越广州城的珠江,世世代代为这里的儿女提供生命的乳汁。可是,江南江北的交通被这道水流割断。长期以来,靠无数横水渡或小船连接两岸。这200多米的“天堑”在1933年海珠桥横空出世后得到跨越。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和广东省省长的胡汉民手书的“海珠桥”三个大字镌刻在桥上。

  1933年2月15日,是广州市政府成立12周年纪念日,当天市政府安排了特别的庆祝活动,上午在观音山(今越秀山)五层楼(即镇海楼)举行广州市第一届展览会开幕式,此次展览会共设市政、工商、农业、教育、美术、古物、民俗、摄影、武备、革命纪念品十个专题纪念馆。下午为海珠桥开通仪式。两件文物分别是《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发刊辞》手稿及海珠桥开通仪式场景,两件文物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北平荣宝斋笺谱

  此套民国荣宝斋所制北平荣宝斋诗笺谱,笺样为张大千、齐白石、溥儒、徐燕荪等名家所绘,内附陈树人、邹鲁、叶楚怆等名人政要题字,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存,弥足珍贵。

  其中在笺谱中,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树人于1943年赠予刘纪文的俚句题字尤其值得关注,陈树人(1884—1948)早年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这幅题字是他与刘纪文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俚句原文: 原非苦要避红尘,只为山林乐最真,此亦一桩心喜事,老妻乘雨种瓜仁。

  廖仲恺行书条幅

  廖仲恺(1877—1925),中国民主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兼理财政,旋任南北议和的南方代表。1913年后从事讨袁和护法斗争。廖仲恺的书法作品,保留下来的极少,尺幅大。其书法结体严谨、端正浑厚、古朴雄健。

  1917年高奇峰画《柳塘春晓图》

  高奇峰(1889—1933),近代画家,广州人。留学日本,同盟会员,与兄高剑父、陈树人画脉相连,画技同高,享“二高一陈”“岭南三杰”“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等盛誉。这幅《柳塘春晓图》是其早期画作,具有用笔雄健、敷色湿润、形象生动的特点。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