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前议青年:当00后开始反向背调雇主 - 教育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青年节前议青年:当00后开始反向背调雇主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5-03 10:56

  原标题:

  青年节前议青年:当00后开始反向背调雇主

  00后大学生求职元年来临

  据教育部数据,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为历年最高。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00后也将走出校园迈入职场,企业迎来了新一代的求职者。

  据媒体报道,大批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即将带着新的言行和思维方式步入职场,他们不仅不迷恋大厂的光环、敢于对加班“说不”,甚至在面试前“反向背景调查”雇主。

  其中,“试用期大于6个月且工资比例小于80%”“996的公司”“单休大小周还不给加班费”成了高频次问题……背调公司“排雷”变成许多00后进入职场的第一步。

  职场后浪推前浪,当00后大学生求职元年来临,这群高校毕业生又会对青年就业市场构成怎样的影响?

  当求职者开始背调雇主

  北京某重点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陈苒在求职前就为自己今后的就职环境作了设想。在此基础上,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事务所的信息,不仅从官方网站上查询资料,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App中搜寻更多来自于员工的分享。

  另一方面,她利用假期在这些事务所中实习,亲身地感受了工作环境、了解了工作内容。借此,她最终和自己心仪的事务所签订了协议并即将正式入职。

  李栗是北京大学的大四学生,从大二开始,他有过许多份实习经历。除去第一份实习中,他因尚处于“职场小白”状态而没有做特别的调查以外,在其他的实习中,他都积攒了大量“反向背调”的经验:“一是直接通过电脑、杂志、书籍、文档、互联网搜索等现有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二是依靠自己的人脉,在与朋友、同学的交流中,设身处地感受对应公司的环境。其中,后者更为重要。”

  “反向背调”也有不同段位

  在求职过程中,“背调”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环节。这是“背景调查”简称,一般发生在面试流程的尾声,用人单位通过咨询应征者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应征者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然而,如今的大学生们,给传统意义上的背调来了个“反攻”。

  在网络上,“反向背调”甚至还被总结出了不同“段位”。最基本的操作,是从各种网络App信息中查看公司,去招聘网站了解同类岗位;更进一步,是找师兄师姐或曾经在公司实习工作过的“小伙伴”打听内幕;进阶版的,是去薪资工具里比对薪资水平,从企业查询网站上看公司规模,查老板背景,甚至还要看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及其投资逻辑。

  “反向背调”常见吗

  湖南大学辅导员于涵宇表示,“其实这种情况在毕业生中间一直都有,多年来我们在就业指导中也经常会鼓励学生去做‘职业访谈’,就是一种对于用人单位的调研,最常见的就是联系已经在该单位就职的学长学姐,或者是在一些求职的网站、论坛等了解工作具体情况、薪资待遇和职位发展等。”

  “但是近年来,随着毕业生群体已经大部分是95后、00后,其中一部分对于用人单位的背调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细致和详尽。”于涵宇说,这是因为现阶段毕业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对于信息的收集能力和敏感性要远高于以前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组成也更加多元和社会化。

  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在“反向背调”的操作中,不少大学生坦言,这不仅让自己对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人生道路的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让自己在求职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不少“反向背调”的大学生们认可的观点。通过“反向背调”,他们不仅能够通过薪资情况、员工特点、企业文化等的情况筛选出自己所期望入职的公司,还能在面试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的一名老师表示,“反向背调”证明学生有能力、有把握在求职中处于优势地位。

  评论深一度

  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求职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希望在招聘过程中掌握求职者的真实情况,选择最符合企业需求的求职者。

  对求职者而言,公司或单位处于主导地位,但他们是在找工作而不是求工作,当然也不愿意盲选,而是希望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工作。这不仅能够获得合理的薪酬,也是实现职业发展,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公开化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辅导员梁老师观察到,不少企业对于“反向背调”这件事并不排斥。“我了解到,同学会对自己有意向但不了解的企业进行背调,企业其实也挺配合同学的调查,因为企业也知道有些东西公开化之后反而有利于吸引人才。甚至有的企业就说,‘你不要费劲,我把我们的东西直接发给你,你自己看吧’,反而能赢得毕业生的一些信任。”

  帮助重塑职场环境

  “反向背调”的兴起,有利于重塑职场环境。某些“加班盛行”“喜欢画饼”“随意侵占职工利益”的企业,将会在“反向背调”中被淘汰。这其实也是倒逼企业在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需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真金白银,还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做支撑。重塑职场环境的同时,让更多企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

  “反向背调”不宜神化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反向背调”不一定能提供有效参考。比如某职场社区APP“公司点评”功能不认证也能评,给水军控评留下空间。离职员工点评偏负面、“人均年薪百万”等行为都会造成信息失真。

  承认“反向背调”的作用和闪光点,但不宜把它神化。求职者需要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特点,综合分析岗位利弊,也要避免过于臃肿的“反向背调”阻拦实际体验的脚步。

  客观对待各种声音

  对于入职的年轻人而言,“自我表达”很重要,也需要更客观公正地对待“反向背调”。例如,一些企业难免会存在一些“恶意差评”,对这些含有很多主观意见的情绪表达,在做“反向背调”的时候应该坚持更加客观对待,避免被他人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同时,要秉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样的观点,不能只单纯的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视了更加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诸多因素,才能让“反向背调”更加符合自身发展和利益。

  (综合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光明网、羊城晚报、南方Plus客户端等)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