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康|粽子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吗……端午冷门知识点快来get! - 健康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乐健康|粽子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吗……端午冷门知识点快来get!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5-29 13:31

  原标题:粽子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吗……端午冷门知识点快来get!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丽蓉

  端午节临近,粽子都安排上了吗?关于这种传统节庆食品,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包粽子乃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但你是否知道,它其实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话说,粽叶不一定是鲜绿色最好。此外,端午是别名最多的传统节日,它的别名竟有二十多个!从前些年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端午节要互道安康而不是节日快乐,是真的吗?关于端午的冷门知识点,一起来get!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粽子,又叫角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了。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人们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这个说法,是由于南朝时期在书中说:“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前面说了,粽子实际上在屈原之前的春秋时期即有,但人们仍愿意相信这个传说并将其流传至今,这代表着大家的一种美好愿望,足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的感情。

  粽叶不一定是鲜绿色最好

  选购粽子时要注意,粽叶不一定是鲜绿色最好。粽叶的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绿素,但叶绿素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在高温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变成黄褐色。因此,粽叶从采摘下来,到包成粽子,再到储存运输,叶绿素很难保持鲜绿的颜色。

  如果大家买的是熟粽子,那粽叶的颜色就更不可能保持鲜绿色了。所以,如果买到了鲜绿色粽叶的粽子反而要小心。因为,要想让粽叶的叶绿素不产生变化,就需要用一些特别的物质来为它们“护绿”,不法商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硫酸铜浸泡粽叶。人如果摄入了过多的铜离子,大量的铜积累在肝、肾脏和脑中,就可能引起动作失调和肝肾损害等症状。如果不法商贩使用的还是工业级的硫酸铜,更有可能含有汞、铅、镉等有害重金属杂质,对身体伤害更大。因此,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粽子,而且不要过分追求粽叶的鲜绿颜色。

  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

  我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粽子大体上可分为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南派粽子通常以竹叶或荷叶为粽叶,用蛋黄、火腿、鲜肉等为馅料,口味是咸的。北派粽子通常以苇叶为粽叶,用红枣、豆沙等为馅料,口味是甜的。

  吃粽子别贪多

  不管是南派粽子还是北派粽子,热量都比较高。粽子是糯米做的,黏度高,吃多了不易消化。此外,蜜枣、豆沙馅儿之类的粽子,通常都太甜,糖分很高;肉粽的脂肪含量高,较为油腻。所以,吃粽子不要贪多。

  粽子要加热后再吃

  粽子要加热后再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难以消化。

  这几点也要注意

  这些人少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等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人:粽子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端午居然有这么多别名

  端午是我国别名最多的传统节日。它的别名有二十多个,如端阳节、五月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粽子节、诗人节、屈原日、女儿节等等。端午节别名多,也说明了端午习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

  端午不能快乐只能安康吗

  从前些年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端午节只能互道安康,而不是互祝节日快乐,原因之一是屈原在端午殉国,太过悲壮。

  直接说结论,端午只能互道安康的说法没有什么历史依据。自古以来,端午就是佳节,过节人们理所当然可以快乐。如今端午节还是法定节假日,人们当然也可以享受节日的快乐。大过节的开开心心,互道安康当然好,互道快乐也没错!就别老想着去纠正别人啦!

  (综合自央视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王沥慷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