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最纯粹的热爱 - 体育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声音】最纯粹的热爱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18 02:30

  【声音】

  原标题:最纯粹的热爱

  刘颖余

这些在校园、街头、社区踢球的人,也是中国足球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弥足珍贵的存在。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于足球最纯粹的热爱,而这,恰恰是中国足球最为稀缺的。

王霜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最近看到一个采访,印象深刻。

被采访的主人公是中国女足名将王霜,记者问她,最能唤起对足球纯粹热爱的是哪个场景?

在场的人都很期待,也有些好奇,毕竟王霜有那么多国际大赛的经典进球和高光瞬间。

然而,王霜的回答颇为出人意料。

她说是小时候,爸爸(实际上是姨父,王霜从小父母离异,5岁后被姨夫姨妈带大。后来,她称姨父姨妈为“爸爸妈妈”)骑着摩托车,后座载着她和哥哥,每到周末都去参加校队的比赛。武汉的夏天特别热,像火炉,她和哥哥在赛场踢球,爸爸妈妈在旁边加油助威……

这样的场景很有画面感,也非常生活,但对于王霜这样级别的球星来说,终究是不够高大上。

然而我绝对相信,王霜的回答发自肺腑,因为那是她梦开始的地方。那就是她踢球的初心,无论走得多远,她都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在这个采访中,王霜还谈了许多。比如,她不认为哭是软弱,那是运动员疏解压力的方式;她不是只会踢球其他万事不操心的球员,而是这会儿正为学位论文发愁的学生;她不会片面认为输球是丢脸赢球是荣光,大舞台的高光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种种付出……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27岁的王霜显然不想背负太多东西,而希望自己能以更轻盈的姿态重新上场。虽然她不能做回从前那个坐在爸爸摩托车后座去踢球的小女孩,但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于足球最纯粹的热爱。

这样的姿态真的很动人。

有关足球的叙事,我们听得最多的都是足球改变命运什么的,这虽然很动听,但有时也未免流于功利。为改变命运去踢球,当然也值得尊重,但那更像是一种投资,而不是爱,至少不是纯粹的爱。

由王霜,不禁想到有一阵子被媒体争相报道的“野球场上的中年人”。

那些文章的标题都颇为打眼:“野球场上,中年男人没有名字”“野球场上的老男孩,至死都是少年”,诸如此类,讲的都是中年男人在生活与工作的缝隙中,到野球场上放飞自我。

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年龄阅历,有的早已财务自由,有的还在为买房奋斗,但这些差异在共同的热爱面前都是浮云。踢球的过程中,有受伤,有冲突,有犯规甚至打架,但他们甘之若饴,走下场,他们依然是惺惺相惜的好兄弟。

野球场上的老男孩看起来有些另类:发际线堪忧、身材控制不力、缀满运动护具。对于他们,足球无关成败,也超越了胜负,甚至是不是健身都难说。他们只想在一方球场,抛下各自面具,忘却俗世烦恼,用尚未老迈的步伐不断冲刺,享受着多巴胺分泌带来的纯粹快乐。

我还想到了那支在去年全运会群众组夺冠的湛江妈妈女子足球队(平均年龄41岁),想到贵州省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小学那支全部由留守儿童组成的足球队,还想到近些年来声名鹊起的海南琼中女足……

和国足、中超俱乐部相比,这些在校园、街头、社区踢球的人,似乎不值一提。然而,千真万确,他们也是中国足球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弥足珍贵的存在。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于足球最纯粹的热爱,而这,恰恰是中国足球最为稀缺的。

普通人对足球发自内心的热爱,是足球文化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以前,诸多洋帅来华执教常常异口同声:中国没有足球文化!不少人不以为然,但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恐怕是:我们在校园、街头、社区踢球的人太少了——和足球场一样少。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