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圈粉”又“圈心” - 旅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重庆将红色资源串联形成文旅产品,用技术创新吸引年轻游客

红色旅游“圈粉”又“圈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05 01:43

原标题:重庆将红色资源串联形成文旅产品,用技术创新吸引年轻游客(引题)

红色旅游“圈粉”又“圈心”(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前不久,重庆红岩文化公园一、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并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这座公园与周边的红岩村、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区域串联起来,成为重庆红色旅游新地标。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近两年红色旅游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已基本建成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景区管理体系。

旅游市场亮眼“红”

“那时候《新华日报》的出版面临很多困难,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报社人员就将印刷机搬进防空洞里出报。周恩来总理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那期报纸就是在防空洞里印刷的。”4月18日,在重庆红岩公园内的《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市民王永杰带着8岁的儿子参观并给他讲解。

王永杰告诉记者,身为重庆人,他对这些历史故事熟记于心。“以前学校每年的春游和秋游,主题大都和红色文化有关。”他说,学生时代就经常参观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等地,每逢“11·27大屠杀”纪念日,学校还会带领大家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扫墓。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一直是重庆旅游市场的主题色。“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印记。在去年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踏寻红岩足迹·感悟红岩精神’这条线路就吸引了大量游客。”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了“中国红”的独特风景,不仅仅是重庆,其他省市的红色旅游景区也是人气不减。

“从开馆到闭馆,我几乎一直在讲解。”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做了三年义务讲解员的银财静说,只要遇上节假日,这样的工作节奏就是家常便饭,“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场馆限制了游客量,但游客参观的热情依然高涨,预约名额很快就满了。”

据《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统计数据预测,到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红色资源的转化

记者了解到,红岩文化公园是重庆围绕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并转化的又一举措,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形成文旅产品,吸引游客来渝体验都市红色精品旅游。

走进红岩文化公园,记者看到一处处红色文物建筑修缮一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红色文化的展陈方式更加丰富,除了参观游览,游客还能在舞台艺术中感受红岩精神的时代魅力。由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赢得了游客纷纷点赞。“这样的旅游比单纯的游览更有意义。”一位看完展演的观众说道。

在重庆綦江区崇河村,“枫香树下1935红军街”让这个昔日的偏僻山村变成了旅游地。“挖掘这一带的红色文化,建起了红军广场,打造了红军美食文化街。”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已经建设完成的项目之一,目前重庆段共实施文物保护、纪念馆建设、文旅开发等项目43个,其中完工18个,相关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将红色资源转化成文旅产品,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在上海,“红色旅游巴士”连接红色地标,成为“移动党课”课堂,竖立在市中心的“红色电话亭”,可以收听“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红色故事。在河北平山县,红色旅游让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农产品变旅游商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有关人士表示,红色资源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核心在于要进行转化,使红色资源以一种贴近时代、贴近需求、贴近生活的形态开发、展现出来,赋予其功能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

技术创新吸引年轻游客

“选定任意一个日期,就能看到当天的报纸。”在《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多媒体展示屏前,许多游客驻足体验。该场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引入的这套智能设备系统将3000多期《新华日报》全部录入其中。

来到重庆江津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迎面而来的讲解员是一台机器人。“聂荣臻元帅有多少年党龄?聂荣臻元帅留下的珍贵文物有哪些……”讲解结束之后,机器人还会与游客互动问答。在“科技主帅”大展区,展馆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互动触摸屏技术实现动静结合,生动再现了聂荣臻元帅的生平故事。

“红色旅游积极探索应用VR、AR、数字化等技术,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游览体验,既丰富了红色旅游产品的体系,也赋能了红色旅游产品的创新。”《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1)》统筹主编王金伟总结道。

记者关注到,上述报告特别提及“红色旅游游客年轻化趋势显著”的现象。据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有过红色之旅经历的游客人群中,00后、90后人数占比已经超过50%,参观革命旧址、游览红色景区逐渐成为年轻一代的旅游新风向。

“年轻人喜欢沉浸式体验。”王金伟举例分析道,去年开放的延安红街推出的大型沉浸式红色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场场爆满。“借助科技手段,游客可以融入剧情里,深度体验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过往。”

业内分析认为,红色旅游应用新技术,创意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是受到年轻游客青睐的关键因素。智慧旅游、创意旅游将是红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