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代表发言全文来了!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获奖代表发言全文来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4-28 12:30

  原标题:获奖代表发言全文来了!

  4月28日, 202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召开。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精密加工中心钳工陈彬、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守印、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姜秀鹏等在会上发言。发言内容如下:

创新点亮钢铁“梦工厂”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青格勒吉日格乐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青格勒吉日格乐,是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我发言的题目是《创新点亮钢铁“梦工厂”》。

  钢铁,是工业制造业的脊梁。传统钢铁生产高能耗、高排放,建造一座绿色发展、低碳排放的钢厂是所有钢铁人的梦想。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将首钢钢铁生产从北京搬迁到曹妃甸,建设京唐钢铁厂。我怀抱钢铁梦想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来到首钢。当我第一次踏上曹妃甸,看着吹沙造地的壮观景象,听着师傅描述将从海上崛起的钢厂,我暗下决心,要用创新攻关助力打造中国钢铁“梦工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唐钢铁厂视察时强调,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坚持绿色增长的发展方向。创新就要敢想!钢铁的绿色增长,关键在高炉炼铁,核心是降低碳排放。我国高炉炼铁一直以烧结矿为主、球团矿为辅,1吨烧结矿产生200多公斤碳排放,而使用球团矿仅为三分之一。我和团队在京唐钢铁厂二期建设中大胆提出,通过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降低碳排放。这看似简单的原料比例变化,改变的却是超大型高炉炼铁的饮食结构,需要解决严重“消化不良”,这不仅在国内是首次,国际上也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

  创新就要实干!为把想法变成现实,不熟悉热工知识,我们就从头学起;不掌握原料特性,我们就不断摸索;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反复实验。为了加快进度,有时候一天就进行十几个方案的实验,配料、混料、造球、筛分,十几套完整流程是对体力和脑力的严峻考验。经过500多次实验,我们首创“消石灰生产超低硅碱性球团矿技术”,使生产1吨铁就减排150公斤碳。这对于有近千座高炉的我国钢铁行业减排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因此荣获了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由此成功研制的优质球团矿,开创性地将5500m3超大型高炉球团矿比例提升到55%,4倍于行业平均水平,推动首钢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钢铁全流程的超低排放。

  创新就要奉献!技术变革必须转化为生产实践。为帮助首钢伊钢公司采用新型原料制备和炼铁技术,我从北京往新疆伊犁跑了20多次,去一趟路程超过10小时,到了厂里就马不停蹄24小时倒班作业、调设备、盯生产,常常一干就是一周,最长的一次我在现场整整坚守了23天。疫情以来,运输困难导致的资源短缺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极大挑战。最紧张的时候,进口原料面临断供,我们就吃住在离家200多公里外的工厂里,夜以继日地研究新原料,及时开发出30多种铁矿资源应用技术,解决了保障钢铁系统稳定运行的燃眉之急。在艰苦探索中,我们开发了镁钛低硅新型球团矿、富矿资源制备球团等新技术,再次荣获冶金科技一等奖,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发明专利还获得了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授权。首钢人就是这样不断用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交上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扎根科技最前沿,用创新点亮钢铁“梦工厂”,与千千万万劳动者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工匠精神铸就强劲“中国心”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精密加工中心

陈彬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陈彬,是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精密加工中心的钳工。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工匠精神铸就强劲“中国心”》。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生产制造航空发动机的一线技能工人,我深深感到,只有当好工匠、精益求精,才能铸就强劲的“中国心”。

  当工匠,就要勤学苦练、执着专注。刚参加工作时,我从最基础的磨钻头干起。磨钻头单调、枯燥,我和许多人一样有点不耐烦。但我想,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当工匠跟磨钻头是一个道理。为了让自己“锋从磨砺出”,我不挑活、不埋怨,认真完成好每项任务,不放过每个技术细节。公司看我认真,入职不到2年就推荐我参加株洲市职业技能竞赛。我珍惜机会,下班后就进行“特训”,每个加工动作都练上百遍。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的我一举夺得冠军,还破格评为技师。头顶“90后冠军”“最年轻技师”的光环,我怕自己“徒有虚名”“名不副实”,于是更沉下心来磨练技艺,一有时间就拜师求教。从装夹找正到零件切削特性,从加工路径到程序参数优化,我不断扩充自己的“技能包”,迅速成长为公司青年技能人才领军人物,现已成为某重点型号部件加工的现场负责人。

  当工匠,就要严慎细实、精益求精。航空发动机上万个零件,为了让每个零件都成为精品,我们不断改进工艺、挑战极限。一种压气机转子有十级轮盘,为了确保钻孔的同心度,加工时要先将十级轮盘组合在一起,然后像“穿糖葫芦”一样进行整体一次钻孔。传统加工中,往往一级轮盘出现问题,所有比它小的轮盘都要被换掉。为破解难题,我提出制作专用钻孔夹具,在保证同心度的前提下只对出问题的那一级轮盘重新开孔。我吃透材料特性和工艺难点,尝试先开1个定位孔,再利用其导向扩孔,我一点一点调整加工参数,历经数十次试验,终于设计制作出专用钻孔夹具,实现了压气机轮盘“一级出问题、只用换一级”。凭着这股劲儿,我接连破解了高温合金材料钻削加工、涡轮转子组合加工等技术难题,不断推进加工精密度和可靠性。

  当工匠,就要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有人认为,工人照图纸干好产品就行,谈不上创新。但我觉得,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既不是高深莫测,也不能纸上谈兵,只要立足岗位、敢想敢干,技术工人创新大有可为。我负责的某型发动机修理就有一个难题,要在进气机匣极其狭小的空间里,把底部边缘仅有圆珠笔芯粗细、只露出3毫米的销钉拔出来,由于定位难、操作难,拔一个就要3小时。有难点,就有创新点,我拿出“神农尝百草”的劲头,不断制作各种工具进行试验,终于用废旧刀柄夹改制出一个小工具,再通过开槽增加摩擦力,不到5分钟就能把销钉轻松拔出。这样看似很“小”、效益很高的创新在生产现场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立足岗位、迎难而上,人人都能创新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对技术工人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青年强则国家强”,只要我们青年产业工人勇于创新、争当工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支撑力量。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力跑出中国航发人的加速度,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心怀“国之大者”,实现全球“领跑”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守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胡守印,来自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运营团队的负责人。我发言的题目是《心怀“国之大者”,实现全球“领跑”》

  2021年12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的示范工程发出第一度电,推动实现世界第四代核电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历史性跨越,为高温气冷堆技术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示范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核能技术的最高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示范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坚持“自立自强”,领跑国际水平

  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堆”,毫无先例可循。我们在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同时,也深感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艰难,甘于十年磨一剑,勇闯四代核电自主创新“无人区”。凝聚研发高校、制造企业、建设团队的合力,打造“国之重器”原创技术策源地;整合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形成集设计研发、精密制造、工程建设、生产运维等为一体的先进核电产业链;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攻克模块化建造、核心设备安装等众多“卡脖子”难题;从无到有研制出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设备、660台世界首创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远超重大专项75%的目标,让一系列世界原创型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里!

  弘扬“三个精神”,汇聚攻坚动能

  攻坚没有坦途,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攻坚路上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以“当好主力军、聚力新动能、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大力开展“聚力攻坚杯”劳动竞赛;紧紧围绕“保安全、保质量、保目标、创国优工程”目标任务,创新实施示范行动“四步工作法”和“四维工作机制”;全速推进挂牌督战、攻坚督导、安全保障“三大行动”。183个攻坚示范岗、80个责任区、53支突击队、68个攻关组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组建,30分钟响应、12小时滚动推进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各攻坚作业面换挡提速压茬推进,“党建引领,聚力攻坚”成为示范工程屡克难关的制胜法宝!

  心怀“国之大者”,牢筑安全基石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我们深知“敬畏核安全,捍卫核安全”是核能从业者的使命与责任。多年来,持续完善核电安全管理、质量保证和核应急管理“三大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查保促”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围绕安全和质量编发近千份程序,从5个层面、4个维度构建安全网络,将“三色使命,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践于行动、融于文化。最艰难的攻坚期,公司领导班子全部住进厂区,4小时轮一班穿管廊、蹲舱室,巡查指导现场;中层管理人员守护37块“安全责任田”,绘制45份隐患分布图,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公司所有员工保持高度责任心,将“一次把事情做好”的誓言付诸于每一项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携手而行,守好核安全阵地,在我国领先探索先进核能技术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安全高效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成投产,持续引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进步,用“中国引领”“华能智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群山见证誓言,奋斗铸就奇迹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

  姜秀鹏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姜秀鹏,是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我发言的题目是《群山见证誓言,奋斗铸就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从无到有,在崇山峻岭间建起一座座冬奥场馆的光荣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肩上。2018年5月,我们向崇礼的群山立下誓言:“运动员在赛场为国夺金,我们要在场馆工程上为国‘夺金’!”四年来,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张家口冬奥村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攻坚克难,书写工程传奇

  崇礼山间气候多变,一年仅6个月有效施工时间。我们常常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顶着七八级大风,争分夺秒修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冬奥场馆。被称为“雪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匠心独运,打破了国外场馆依托山脊走势堆土成型的常规,通过采用全球首创的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架在山谷之间,一举解决了横风干扰运动员的老大难问题。为了把“雪如意”的助滑道架到半空,我们浇筑了136根桩柱,桩底标高两两不同,最高单柱30米,足有10层楼高,最深挖孔桩25米,近似地下8层。“雪如意”最上方的顶峰俱乐部,是一个外径80米、内径36米、悬挑部分高达37.5米的巨型圆环,使用钢材超过1800吨。使这个庞然大物仅靠单侧支撑就稳定地悬挑在空中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我们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先架起39根钢结构作支撑,确保施工误差精确到厘米级,严丝合缝形成稳定结构后再撤去支撑,卸载前后偏差远远小于设计允许的5厘米,做到了100%检测、100%合格,使“雪如意”成为世界首个一次性通过国际专项赛事组织认证的跳台滑雪中心。

  舍巧求拙,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的嘱托,始终坚持绿色施工,常常舍近求远、舍巧求拙,只为在树木生长极其缓慢的崇礼,少砍一棵树,多留一分绿水青山。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滑道段座落在山体上方,常规作业需要伐平树木、修建临时道路,通过汽车把钢筋、混凝土运送上山。看着5000多棵成片挺拔的白桦林,我们毅然舍弃了常规方案,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拿出了5台动臂塔吊接力运输的方案。使用这种“塔传塔”的方式,工作量大大增加,常规1小时能干完的活儿,我们要干10小时。然而,只要符合赛道要求,能够及时交付,能多保住一草一木,苦点累点我们也愿意。我们深信,这些保存下来的树木将始终给予冬奥赛场绿色守护。

  甘于奉献,全力护航冬奥

  项目建设的4年里,我们舍小家为大家,风餐露宿坚守岗位,许多人连续几年都没有回家。项目竣工后,我们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运维保障任务。在封闭管理的58天里,项目部187名保障工作人员24小时巡视巡查,冒着严寒彻夜开展除冰,连夜清除积雪,及时消除隐患,时刻准备启动备用预案。我们用坚守扛起责任与担当,圆满完成了场馆群72项赛事和奥运村3030名运动员的保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广大冬奥建设者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了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这是对全体冬奥建设者的褒奖。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发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一起向未来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