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研究所里的年轻人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杂交小麦研究所里的年轻人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4-22 10:38

  原标题:杂交小麦研究所里的年轻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群

  走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的实验室或试验田,每一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忙碌着。这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富有创新和团结精神的研究集体,80、90后占总研究人数的7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唯一的杂交小麦专业性研究机构,也是首个获得国家小麦种子真实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单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常规小麦育种、DH育种、DNA指纹检测、转基因育种、分子育种、高产栽培等。

  杂交小麦被称为“小麦科学的世界难题”,被认为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全球科学家对杂交小麦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

  近年来,这支年轻而有活力的研究团队在杂交小麦领域已经是战功赫赫。该所先后育成京麦、京冬、京花系列小麦新品种30个;研发了“光温敏不育系选育、规模化高效制种、强优势杂交种创制”等关键技术,建立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解决了国际杂交小麦领域长达百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

  现年35岁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建刚从事杂交小麦研究已有9年,一直致力于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他说,自己出身农村,所以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造福农民,把自己的最好年华奉献给农业,也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价值。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小麦种子检测中心副主任刘丽华,主要从事小麦DNA指纹检测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她始终以“细节决定成败,创新改变人生”为座右铭,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积极投身于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近年来,她和团队先后建立了7套DNA指纹鉴定方法,建成中低通量SSR基因分型平台和高通量SNP基因分型平台,开发了兼容多作物、多平台的DNA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了国内首个库容达约2万份小麦品种的标准DNA指纹数据库……凭借数万张小麦“分子身份证”,让小麦品种中的“伪装者”无处遁形。

  “我认为科研工作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踏踏实实的作风。”刘丽华说。

  2019年8月入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的刘子涵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杂交小麦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作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尤其不敢松懈,既然时代的接力棒传到自己这代人手中,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跑向终点!

  历经十几年的不断探索、攻坚克难,这支积极奋进、创新氛围浓厚的科研团队正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印。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胜全说,未来,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将聚焦聚力北京乡村振兴,面向津冀和国内主产麦区,开展高产稳产、绿色高效小麦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同时,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攻克杂交小麦规模化高效种子生产等核心技术,持续引领国际杂交小麦发展。(工人日报记者王群  通讯员李岫桐)

采茶缺人不用慌  职工志愿者来帮忙

  人间四月天,正是采茶好时节。近日,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对口帮扶工作队、乐山市金口河区总工会了解到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高山老鹰茶基地采茶工短缺后,主动联络,开展志愿采茶服务活动。职工志愿者经过短时业务培训后迅速上岗,成了茶园中亮丽的风景线,奏响了一曲热火朝天的采茶之歌。(文章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乘风破浪“花样”班组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广州财富号游船服务班组现有职工人数18人,其中16人是90后,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年轻班组。班组坚持从我做起,从每个细节服务入手,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优良的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肯定。(报送单位: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