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法眼

重庆首例环境资源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宣判

2018-08-02 06:02:53 法制日报

  今天上午,重庆市首例检察机关提起的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告人邓某除被判处有期徒刑外,还需承担鱼类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责任。

  国家和重庆市均规定2018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2018年3月15日10时许,被告人邓某在属于禁渔区的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永川河栏杆滩段用电击的方式捕鱼,捕获渔获物24.15千克,被永川区公安局民警与永川区农业综合监察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当场查获。

  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评估,邓某电捕鱼对永川河的成鱼造成的总损失量约为96.6千克,导致幼鱼直接损失量约为3.08万尾,对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等损失量难以估算。因此建议在电捕鱼水域增殖放流成鱼96.6千克、幼鱼3.08万尾。

  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江津区人民检察院在对邓某的违法行为提起公诉的同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邓某对自己的不法事实和行为供认不讳,同时愿意承担附带民事责任,并主动预缴10000元用于增殖放流购买鱼苗。

  江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当庭宣判,认定邓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全部支持了江津区人民检察院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责令邓某增殖放流成鱼96.6千克、幼鱼3.08万尾。

  长期以来,环境资源犯罪中的生态修复需求,多是通过被告人自愿修复的方式进行回应,缺乏科学规划。在被告人不愿承担修复责任时,一直缺乏有力措施对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修复。

  据介绍,本案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今年3月2日施行后,重庆宣判的第一件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本报重庆8月1日电 本报记者 战海峰 本报通讯员 朱锐)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农民工居住情况调查

    作为城市新移民的主体、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这些农民工进城打工之后,居住在哪里?

  • 聚焦2018年暑运

    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图,铁路暑运工作拉开帷幕。

  • 感恩父亲节 大声说出心里的话

    小时候,爸爸的爱是沉默的,他少言寡语,用宽厚胸膛为我遮风挡雨;爸爸的爱也是宽厚的......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退休军官王成帮的绿色梦想

    它的树干青绿1988年,新疆军区上校军官王成帮结束30余年军旅生涯,带着“雷锋式的干部”等多个荣誉称号和6枚立功奖章。

  • 鹭舞盛夏

    盛夏时节,大批鹭鸟飞抵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的湿地、公园栖息避暑。近年来,盱眙县加强对境内的河湖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吸引多种珍稀鸟类到此繁衍生息。

  •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走进建筑工地

    7月27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四川地区首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学园区项目举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2018阳光少年成长营闭营仪式在京举行

    • 优势栏目

      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角膜移植西部行”走进宁夏

    • 优势栏目

      安徽界首:公益岗位成脱贫攻坚“好帮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