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寿:巍巍长松青未了(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企业丹青

黄文寿:巍巍长松青未了(组图)

2020-07-23 10:08:55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 全媒体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姚晓华

  在黄文寿的工作室里,一张纯朴古旧的作业台,排布着十多件大小不一的刻刀、凿子、木槌,正对门口的位置,摆放着一座高1.53米的木雕,刻画的是井冈山会师,毛泽东、朱德两手相握的场景。今年,他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会委托,正在准备献礼建党100周年的新作品,到年底可全部完成。

  去过黄文寿工作室的人,等不及进入茶室,都先被厅内摆着的几尊大型佛像木雕深深吸引,看得入神。

  门厅一侧,一尊观音头戴法冠,双耳垂肩,双目微闭,神态宁静,俯视众生;胸饰璎珞,肩披帔帛,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像身通透金漆着彩,衣纹层次分明,显示出工匠极为深厚的雕刻功底。

  放眼望去,展厅内陈列的诸多木雕作品及证书奖杯,无不彰显着黄文寿与木雕诉不完的深情厚缘。

黄文寿带领来访者参观展厅。卢德山 摄

黄文寿作品《气壮山河》(采访对象供图)

  缘起

  黄文寿出身于雕刻世家,祖辈在清中晚期便颇具名气。他的父亲黄丹桂是闻名全国的木雕老艺人,其技艺高超,雕品传神,被推崇为莆田木雕界的“祖师爷”。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人民大会堂在京修建。当时,因其规模庞大、技术繁杂、文化艺术水准高、建造周期极短,被视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国各地选派能工巧匠进京,黄丹桂也在其中。

  自小耳濡目染,年幼的黄文寿逐渐展示出对木雕工艺的兴趣与天赋。这让黄丹桂十分欣喜:“黄氏木雕可谓是后继有人!”他下决心将雕刻技法悉数传授。

  转眼,黄文寿已到舞勺之年。稚气未脱的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传统木雕技艺。一把木槌、一把刻刀,成了黄文寿少年时代最亲密的伙伴。

  黄文寿回忆道:“做木雕,少不了腕力、指力、眼力、定力。跟着父亲练习基本功时,他一直以接班人的高标准来要求我。”每日起早摸黑已是常态,稚嫩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在刻刀的磨砺下破皮、出血。但他从未懈怠,反而生出更大的干劲来。就这样,在父亲的鞭策下,黄文寿练就了一身极好的基本功。

  15岁时,黄文寿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接触到了更为正规、全面的专业教育。

  1969年,18岁的黄文寿应召入伍。

  服役期间,他苦练军事本领,第二年就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班长。闲暇时,他依旧热衷雕刻,创作了许多反映海防战士军旅生活的雕塑作品,并多次获奖。初出茅庐的黄文寿光芒大绽,之后更是成为部队的预提干部苗子。

  1973年,黄文寿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他所在的部队向家乡发函,欲为黄文寿提干。收到消息的黄丹桂又喜又惊,儿子受上级赏识是好事,但他一旦步入仕途,谁来传承黄氏木雕?

  父子执手相谈,一夜无眠。黄文寿最终决定,放弃提干。

  25岁那年,怀着对雕刻事业的梦想和追求,他放弃享受安置政策,退伍回乡。

  这一切,成就了后来带着莆田木雕异军突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

黄文寿创作的红色主题木雕作品。卢德山 摄

黄文寿作品《济公》(采访对象供图)

  腾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结束了7年的部队生涯,回到地方后一切归零,与同期的学徒相比,自己定然是落后了一大截。”黄文寿感叹道。在部队磨砺出的血性与作风,让黄文寿很快按下心中的不安,他决定迎难而上,奋力追赶。自此以后,黄文寿又回到小车间,与一批年轻的学徒一起,修炼基本功,做些小物件。

  一生钟情木雕事业,艰苦岁月,犹葆激情。十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黄文寿练就了一手精湛的雕刻技艺。多年的军旅生活和在艺术院校学习的经历,又让他的眼界、思想超逾常人。

  1989年,积淀了一定能力与财力的黄文寿决定“单飞”办厂。他为自己确定目标:要在5年内实现赶超、有所建树。同年,以父亲为旗帜,黄文寿注册成立了莆田丹桂工艺有限公司,这是当时莆田第一家拥有营业执照的民营企业。不仅如此,他购买了6亩地作为厂房,招收200多名学徒,筹建自己的“木雕王国”。

  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行们十分讶异于黄文寿的做法,认为他“标新立异,行事张扬”。原来,当时的木雕行业比较保守,一般以小作坊为主要形式存在,老艺人们还保持着“功夫不外传”甚至“传男不传女”的观念。黄文寿则认为,艺术行业要实现薪火传承,必须打破守旧的传统,走向产业化。

  “莆田木雕既是传统工艺,也是民间艺术。立足于产业依托的工艺,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时代洪流里拥有一席之地并行稳致远。”这是黄文寿的感悟。他广收学徒,于一敲一凿、一斧一刨间,传承雕刻技艺。正是在他不遗余力地栽培下,才涌现了林建军、黄淑钦、林飞鹤等一批批工艺界新秀。

  2004年,黄文寿任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不满足于独善其身的他,欲把各个层面的民间高手聚集起来,为莆田木雕发展积蓄力量。2005年,他提出“工艺产业化,产业工艺化”概念,倡议打造“莆田工艺美术城”。如今,莆田市工艺美术城占地460亩,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现已有上千家企业入驻,冠有“莆田工艺甲天下,精品尽在工艺城”的盛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带动下,莆田木雕成功走向产业化,从业人数达到数十万人,同时也拉动了木材、配件、金银首饰等其他行业的发展。

黄文寿作品《一叶禅风》(采访对象供图)

  传奇

  思考着如何让莆田木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黄文寿,率先提出要在莆田举办全国性工艺美术展。

  “这个提议饱受质疑,大家都觉得莆田这个小地方不足以承办全国性的展会,但我们就是小舞台唱大戏,不仅要把这个全国展办好,更要把它办成最具特色的全国展。”黄文寿雷厉风行,多方奔走筹措办展事宜,从参展品类、展销规模到宣传推介,他全程参与、带头操办。

  为彰显海峡特色,发挥莆田对台优势,他特地邀台商来参与展会。2006年,首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成功举办,这让莆田“一炮而红”,不仅展示了“中国木雕之城”的实力,更推动了海峡两岸的工艺、商业交流。至今,莆田市已连续举办了14届艺博会,成为台商在大陆来料加工、设厂生产和设点贸易最多的中心点,全国最大的木雕工艺品、佛像和家具的集散地。

  佛像的精细与神性,非有心者不能守护。2005年,黄文寿接受日本无量寿寺邀请,为其设计制作佛像雕塑。从2005年至2018年,历经14年倾力打造,其作品以规模之大、技艺之高、风格之华丽饱受各界关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无量寿寺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同时颁给黄文寿、林飞鹤感谢状,以彰其贡献。

  黄文寿带队创作的《西方极乐世界》桧木佛像浮雕,宽4米,高6.3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桧木佛像浮雕之一。桧木难雕,易断易碎,黄文寿却将各路神仙菩萨云集于此,说颂赞佛。巴掌大的人物皆是神态各异,身份鲜明,佛像传神庄严,衣带缥缈,令人叹为观止。

  大师之风,山高水长。对于黄文寿而言,非遗传承人有着双重使命,一是保护,二在传承。

  “培养下一代艺术家是莆田木雕老艺人的精神追求,也是每个工艺大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各地民间高手亮相,发掘业界新秀,我想给他们一个擂台。”2009年,黄文寿策划并发起全国首届“艺鼎杯”木雕现场创作大赛,已连续举办11届。老中青艺人同台竞技,百花齐放,有力促进木雕乃至工艺美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传统雕刻走入现代课堂,黄文寿接受了国内多家美术院校的邀请,成为客座教授。看到年轻人对木雕感兴趣,黄文寿感到欣慰,他常常亲身示范,讲解雕刻手法,并撰写发表了多篇艺术论文,助力新时代雕刻技艺的传承、创作与发展。

  眼下,已是古稀之年的黄文寿,仍然守着那一方作业台,传授技艺。女儿黄淑钦作为黄氏木雕第六代传人,聪慧勤勉;其他数百弟子,也各有所长,皆是行业骨干。他希望年轻一代传承老手艺的同时,能延续工匠精神,为“莆田木雕”技艺注入新的文化理念,保护传承好这项传统民间艺术。

  人物名片

  黄文寿,1951年出生于莆田涵江,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曾任福建木雕专业委员会主任、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中国木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委会副会长。

  黄文寿擅创作大型神像,曾为乌尤寺、伏虎寺、善觉寺、鹅翎寺、雪峰寺、广化寺、南少林寺、西禅寺等数十座中国名寺打造千尊佛像雕塑;其个人作品在全国美展上获得近40项艺术金奖;被CCTV4《走遍中国》栏目誉为“大型木雕佛像王”。日本《宗教工艺新闻》称其为“地区宗像雕刻第一家”。

编辑:梁琼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