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鲁甸地震暴露民房抗震窘境(图)
//www.workercn.cn2014-08-17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补贴杯水车薪

  昭通11个区县有10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改造进度缓慢。

  震后,村民从最直观的倒塌现状,认识到了土坯房的脆弱。

  “但也只能是想想,要盖房子,以我们的情况,要攒钱攒大半辈子。”以银屏村为例,85%的村民为土坯房。

  “绝大多数遇难者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的。”鲁甸县民政局局长马真贤称。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罹难者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

  当地政府一直在推广抗震房。鲁甸县经贸局局长蔡明介绍,2003年鲁甸发生地震后,县里就出台过补助抗震房的指导意见,达到抗震效果的村民新建住房,县里将给予1万元补助。

  但“此举根本没有推广开”,蔡明称,符合要求的抗震房要十几万元才能建起,一万元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

  李春发介绍,符合要求的抗震房每平米起码要花1200到1300元钱,仅圈梁和构造柱就要2万多元,山村交通不便,交通费和人工费成本又高,80平米的抗震房最少需投入12万元。“而且农村生产要求大于生活要求,80平米的住房面积远远不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屏村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箐地社甚至不到1000元。

  2004年,当地开始“村村通”,修建乡政府到村委会的道路,为了节省开支,从翠屏村通往银屏村的银平公路(一条长约5公里的砖铺路)由村民自己动手修建。

  银屏村的箐地社、苦荞地社、老鹰窝社等5个社,于2011年年中才通电,可以让摩托车进入箐地社的小道至今没有。

  “就这样的条件,平时意识不到抗震房关键时刻有救命作用,村民是舍不得也拿不出这些钱来盖房子的。”蔡明说。

  昭通市的地方财政同样吃紧,2013年度预算支出260亿元,假设辖区内410万农民建房全部补贴,以4口人一家算,每家只补一万也要100亿。

  上述国税局工作人员介绍,地理地貌决定了这些村民走不了太远,“整个区域没有那么多平整的地方,再一个,他们靠地过活,离开土地活不了,政府在逐步改变、引导,但是这并不能一下子就改变,政府的财力有限,给不了那么多支持。”

  根据中国的防震减灾规划,2020年前后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应能够抗击6级左右的地震。

  “但在云南,尤其是偏远的州市、山区,基础设施尤其是民房基本是不抗震的。”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防御处处长张俊伟说。

  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时就有报道,昭通11个区县有10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改造进度缓慢。

  昭通市住建局官网显示,2013年,云南省预下达昭通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任务为5.4万户,每户预拨补助资金5000元。

  当时的开工率,在此次地震震中鲁甸县只有59.08%,排名昭通全部11个区县的倒数第二;竣工率鲁甸县仅有0.08%,排名倒数第一。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