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滚动新闻>>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黄石大观记
//www.workercn.cn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尚文化。文化是人的素质之本,是人进取事业之源。西黄石村先贤之所以功成名就,便得益于此。他们深知获得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便勤奋刻苦读书。如成发茂墓志铭曰其:“弱龄即不与儿戏,即就外传读书,顿悟过人。晚自塾归,必上堂问安否。洵所读书,辄郎朗齐诵,从无妄语至触忤嗔怒,故幼即得堂上欢心。”因其父早逝,成发茂不得不辍学从商,“然其废读终非本意,暇时即默识史事及先儒语录,以广见闻。”西黄石村的先贤重视文化并博览群书,多家建有书房院或藏书楼。如成氏兄弟孝悌院南侧尚存书房院,垂花门上书写“翰墨林”风雅蕴藉。清乾隆年间永宁州训导杜见堂还专门在村建一处书房院,藏书万卷,金题玉躞,书香怡人,成为当时村内的“图书馆”,一时文人雅集,纷至沓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风之甚,读书溢智。这些均为西黄石村先贤崇尚文化的标志和传承文化的摇篮。

  尚教育。古代西黄石村因读书而成师之人居多,他们传教无类,精心育人,桃李满蹊。其中成五可谓得英才而育之,授知传德,他所培育的学子祁贡日后成为清道光朝的柱石之臣,栋梁之材,封疆大吏——两广总督。为感谢师恩,祁贡亲书金字匾和“九五福”三字,取《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之意,敬谢于成五,悬挂其大门、二门之上,笔力遒劲,蔚为大观。成五宅寓,还建有“西怡轩”,意谓为人之师,自有乐趣。古时西黄石村学子家长还特别尊师重教。如成发茂墓志铭曰其:“延名师课子孙读,脩脯甚丰且敬礼不怠。”他对后代的教育要求有着十分正确的教育理念,“常谕子孙曰:读书期明理耳,科第得失有命,但能敦行孝悌,既不愧儒服儒冠,彼日诵千言而令五经扫地,虽掇巍科,何足荣贵?吾不愿汝曹效之也”。此话不仅是治家之格言,而且是教育之经典。古训是式,可成后世之圭臬。我不禁感慨:“发茂真堪称大贤,训谕胜似朱家言。不求子孙入龙门,教子做人非等闲。”

  尚诚信。西黄石村古代人经商贸易,持筹握算、发财致富的儒商先贤,营业有道,诚信为本,明来明去,不欺不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买卖兴旺,生意兴隆。杜家曾获取三晋之盐营权,在晋豫两省建商号七十二处,广商贩之路、通货物往来、收利润甚溥,市况繁盛。清道光年间儒商成春令,在其新建宅院的大门上书写“敦士处”三字,体现了其经商敦实诚信的品德与操守。

  尚仁义。西黄石村先代前贤、仁人志士,以仁制心,以义行事,依仁蹈义,操守不渝。他们虽富贵荣华,却生活节俭,并乐善好施。成发茂墓志铭曰其:“平居自奉极俭,而施与慷慨不悕”。小十支院的林家几代讲仁义、守道德成为传家风范,其后代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还救灾济贫,现尚有口碑。真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

  尚乡情。“维桑与梓,必恭敬之”。西黄石村古代先贤有着共同的思乡爱乡情结和为乡助乡行为。他们虽在外做官或经商,但不遗乡曲之情。他们在故土置房盖屋,便是爱家乡、不忘根的思想,也是为家乡增砖添瓦的行为。人生若有寄,情系金石固。回到家乡,他们不论身份地位有多高、财产有多富、名声有多大,均平易近人,与乡亲和睦相处,心投意合。成发茂墓志铭曰其:“与交游者皆信其无欺,见者莫不肃然起敬”。

  尚公益。西黄石村古贤十分热衷于村里公益事业,出资献地,在所不惜。如乾隆年间成攀瀛等偕公议量力捐资在村北植树造林,芳林业集,称“茂林口”,树旁之池为“润芳池”。清乾隆年间,先贤成福、成福山、成安泰三家有一小泊池,村中饮畜,洗衣皆依赖于此,他们三家商议情愿将泊池献于南社,归公使用。

  清乾隆年间村社增修普觉寺,杜霞瀛带头捐资,出资之多可独建古寺,但他却不让碑记载其事迹,时人坚持有美必彰,后人才知其功德与礼让行为。

  吾以上所述西黄石村先贤之德行风尚,均有史可考、有据可查,至于民间传闻轶事也多有义趣。碑碣残存题刻,俯仰皆是,也很有研究价值,这些则有待于人们收集与揭示。使闾里之荣,触石而出,润泽沃野。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古村落依然坚如磐石,此得益于人民群众这一坚强的守门神与保护神。文革浩劫中,许多先贤后代与居住户主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存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才使古村许多珍宝幸免于难。村民安其居、乐其俗、光其宗、耀其祖,并于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戴上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桂冠。西黄石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广大村民认为文化是根、文化是福、文化是魂、文化是旗,群策群力复兴历史文化名村,造福子孙万代,只争朝夕共创时代宏图大业。盛夏烈日之下,倾盆大雨之隙,铺古街、葺古宅、美环境、立牌楼等各项工程,如火如荼,与时俱进。我寻幽羡古风,更爱春光发,仰望村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精神气魄与强劲能量,必将古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农历七月十一庙会节日来临,西黄石村领导要我为佳节拟几条楹联悬挂舞台两侧,为表庆贺与访论稽古,慰以大道。我欣然命笔撰写三幅楹联:“古色奇丽蔚烟霞;新风弘扬盛文化”。“黄石砥砺千年宝地鼎双龙;金玉辉煌百世文化扬九州”。“金玉彩屏誉百世,黄石丰碑传千秋”。

  数日深情游览观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黄石,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其盛名洵非虚誉,名副其实。我要将此村作为第二故乡,一辈子关心她,宠爱她,歌颂她。 (张新民)

1 2 3 共3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